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青岛大学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思政观引领、系统思维统合、问题意识贯穿、创新精神深化,启动了“一核两基三全四温五成”协同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一核”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体系核心;“两基”即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是体系支撑;“三全”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是育人途径,旨在激活育人元素;“四温”即“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有温馨”,是育人方法,旨在提高育人接受度;“五成”即“成人、成才、成器、成事、成功”育人目标。形成了“顶格推进+同步考评”的“一核”上下联动体制、“深度融合+同向同行”的“两基”人才培养体系、“全景贯通+互联互通”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精益管理+厚植情怀”的“四温”育人工作方法、“即时评价+全程助力”的“五成”育人工作目标,创建了“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良好育人生态。
一、构建了“顶格推进+同步考评”“一核”上下联动体制
顶格推进注重联动。成立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协同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一二三四五”协同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建立落实台账209项。各部门、各学院均形成各自建设方案和落实台账,联动推进。
同步考评强化落实。将立德树人成效纳入“学院办大学”和校内巡察督察内容,列为人才评价、职称晋升、单位考评、评优评奖等重要评价指标。
二、完善了“深度融合+同向同行”“两基”人才培养体系
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深度融合。实施“通识+专业+多元”“通识+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格养成、素质拓展类课程分别占28%和25%,开设体育、美育、劳育课程近100门。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获评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成立课程思政示范中心3个,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5项,评选课程思政优秀案例51个,立项思政教学研究改革项目22项,课程思政实现学院全覆盖;成立全国高校首个“思政大课堂”中心和首个思政综合性学生组织“青大思政大课堂学生联合会”,构建了课堂思政、实践思政、网络思政、思政大课堂学生联合会“四位一体”架构,做法和成效被光明日报报道。
三、建立了“全景贯通+互联互通”“三全”育人体制机制
建立“四位一体开放式”全员育人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育人资源,举办“书记下午茶”“校长午餐会”等近百期,成立34个“朋辈思政工作站”。
建立“三位一体闭环式”全过程育人机制。制定入学前、学业中、毕业后任务清单,延伸育人链条,实施校友助力工程,形成育人闭环。
建立“十位一体联动式”全方位育人机制。成立课程、科研等十大育人工作组,全方位激活育人元素;成立“青核先锋营”特设党支部和军训临时党组织,培育“外事帮”等精品项目60余项。
四、创新了“精益管理+厚植情怀”“四温”育人工作方法
实施精益管理。推行管理流程再造,制定《精益化管理与服务工作方案》及《流程汇编》,建立新闻发布会、多方联合会等制度20余项。
厚植育人情怀。开展“最美人物”选树,将学生评价作为重要环节或指标;开展“育人品牌”建设,设立省内高校首家“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典礼育人”等一批品牌活动引发“青大效应”;实施“环境育人”工程,建设“印象青大”“水上餐厅”等育人小镇40余处。
五、确立了“即时评价+全程助力”“五成”育人工作目标
即时评价树导向。修订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等20余项,明确工作导向;修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等10余项,健全学生荣誉体系。
全程助力讲格局。实施“入学前、学业中、毕业后”三阶段育人清单制度;成立高校首个学生全面发展指导委员会;设立省内高校首个校地共建就业育人工作站,202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100个典型案例;成立校友企业家联合会,助力校友成事、成功。
通过推进“一二三四五”协同育人综合改革,实现了立德树人“校院班生”纵向协同、“社校家友”横向联动,实现了立德树人路径创新、“三全育人”机制创新、管理服务理念创新和“育人目标”标准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实践效果突出。建成高校首个“思政大课堂”中心,获批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每年90余人应征入伍、360余人到基层或西部就业;“外事帮”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奖;“典礼育人”“网络育人” “艺术扶贫” “青核先锋营” 等育人品牌被国家级媒体报道引发“青大效应”;本科生深造质量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近五年全国综合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位列20名(奖项数第4);每年300余名学生获得世界级、国家级奖励和荣誉称号。二是理论成果丰硕。在《中国大学教学》《中国教育报》等发表40余项高质量理论成果。三是社会反响强烈。相关做法被教育部、省教育厅推广43次,被多所高校应用,被中央电视台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40次;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省军区政委、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为我校典型做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