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红色沂蒙研学

  • 主题说明
  • 主题目标
  • 实施条件
  • 临沂商城实验学校秉承“大成教育”的发展理念,以“养成教育”为载体,以实现“让每一个生命饱满绽放”的育人目标,已经有多年的研学实践经验,因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特色显著,2020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研学旅行特色学校”。近年来,学校立足实际,不断完善以“红色研学”为核心的特色研学活动,经过实践探究,目前已经形成了“红色沂蒙”研学的校本课程体系,红色沂蒙研学课程以红色主题为核心,以沂蒙精神为主线,以研学驿站为依托,包含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和红嫂纪念馆等地。在课程内容上,课程结合了校内教育课标,统整资源的多类型内容;在资源上,深挖内涵,优化线路,以项目式制定出具体研学线路;在活动设计上,实现了课程开展的活动化。研学过程中通过沂蒙革命历史教育、支前拥军劳动体验、古村古城传统文化探究、追寻瞻仰英烈战斗遗迹,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底蕴以及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意识。

  • 1.到访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学唱该歌曲,感受沂蒙精神。
    2.参观红嫂纪念馆,聆听红嫂故事,体验支前拥军劳动,学习红嫂精神。
    3.游学红色影视基地,当一回八路军,打一次游击战,演绎红色故事。
    4.依托红色沂蒙研学课程,通过参观、采访、座谈、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近和探究自然,接触和融入社会,体验和感受集体生活,提升核心素养,锻炼意志品格,增强责任担当。

  • 在沂蒙精神引领下,临沂商城实验学校致力于红色教育课程探索与改革,着眼红色基因传承,培根铸魂,实现了红色课程教学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四个维度的改革创新。学校立足实际,借助市域丰富的红色资源,完善研学导师团队,目前多人被评为优秀研学导师。学校不断完善以“红色研学”为核心的特色研学活动,经过实践探究,目前已经形成了“红色沂蒙”研学的校本课程,每年开展多批次的红色研学活动。红色沂蒙研学课程以红色主题为核心,以沂蒙精神为主线,以研学驿站为依托,包含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和红嫂纪念馆等地。在课程内容上,课程结合了校内教育课标,统整资源的多类型内容;在资源上,深挖内涵,优化线路,以项目式制定出具体研学线路;在活动设计上,实现了课程开展的活动化。实现了红色基因传承有课程、进课堂、入头脑、融血脉。

作者: 王兆民、王发爱、任常梅、王圣芳、刘顺梅

适用年级: 七至九年级

建议课时: 6课时

  • 教学设计
  • 教学PPT
  • 教学评价
  • 学习单
  • 教学视频
  • 教学图片
  • 一.课程主题

    红色沂蒙研学

    二.实用学段

    初中七八九年级

    三.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到访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学唱该歌曲,感受沂蒙精神。

    2.参观红嫂纪念馆,聆听红嫂故事,体验支前拥军劳动,学习红嫂精神。

    3.游学红色影视基地,当一回八路军,打一次游击战,演绎红色故事。

    4.依托红色沂蒙研学课程,通过参观、采访、座谈、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近和探究自然,接触和融入社会,体验和感受集体生活,提升核心素养,锻炼意志品格,增强责任担当。

    人文目标

    依托红色沂蒙研学课程,通过参观、采访、座谈、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近和探究自然,接触和融入社会,关注和反省自我,体验和感受集体生活,提升核心素养,锻炼意志品格,增强责任担当。

    1.把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与立德树人结合,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探究研学与趣味性活动结合,核心素养和红色研学结合,提供良好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提供优秀的项目活动方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感受沂蒙自然风光及人文风貌,了解沂蒙红色历史和光荣传统,理解、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和人文底蕴。

    3.磨炼体魄和意志,培养吃苦的耐劳精神和抗挫能力,形成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和团队精神。

    重难点:

    临沂商城实验学校地处沂蒙腹地,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名胜古迹较多。课程开发临沂市突出的红色沂蒙研学旅行课题资源为依托,把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其他学科活动课统筹考虑,精心设计校本研学活动课程,引导学生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研学课程和国家课程有机融合。

    四.基本思路

    沂蒙文化是沂蒙精神得以传承的基因。以沂蒙文化为依托,以沂蒙精神为主线,构建红色沂蒙研学课程,深入挖掘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内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在课程开发上

    聚焦临沂地区全域典型研学资源,以项目研究的形式进行开发,优先设计出具体研学线路,再进一步开发研学课程,形成本县域、市域的研学旅行课程资源。

    2.在活动设计上

    以研学地点为依托,以研学课程为载体,结合沂蒙自然风光及人文风貌,实现课程开展的活动化和主题化,通过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研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3.在生成性成长上

    过程即成果,关注“知行合一”,关注学生研学过程的情感体验,让课堂在行走中活起来了,核心素养就是研学过程最重要的要素体现,研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地方感的认知,以沂蒙文化为依托,以沂蒙精神为主线,深入挖掘和弘扬沂蒙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内涵,整个研学活动学生是看得见的成长,成长在细节中,懂事在过程中,育人在活动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研学驿站

    驿站一:沂蒙赞歌,唱响红色沂蒙——《沂蒙山小调》

    了解沂蒙山小调创作背景,学唱该歌曲,激发对家乡生活的热爱,感受伟大的沂蒙精神。

    活动建议:到访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学唱该歌曲,感受沂蒙精神。

    1.找一找:“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好,沂蒙那个上哎好风光。青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的人民哎喜洋洋”。小组为单位,走访沂蒙山小调第三代传唱人,寻找沂蒙山的老故事,听一听老人们讲述有关沂蒙山小调的传奇故事。

    2.唱一唱:“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跟着老艺人学唱《沂蒙山小调》,并在同学之间比一比,看谁学的最快,唱的最好,研学结束后唱给身边的家人、朋友听。

    驿站二:军民一家亲,浓浓红嫂情——沂蒙红嫂纪念馆

    参观沂蒙人民支前拥军陈列展区,认识老物件老行当。认知石碾、石磨、鏊子、纺线车、织布机、木轮小推车、粉皮镟子、豆腐床子、铁匠砧子等老物件。体验支前拥军劳动:碾米、推磨、烙煎饼、旋粉皮、做豆腐、纺线、纳鞋垫、运送军粮、打铁等,锻炼吃苦耐劳精神。感受沂蒙儿女奋勇支前、无私无畏的革命奉献精神。

    活动建议:参观红嫂纪念馆,聆听红嫂故事,体验支前拥军劳动,学习红嫂精神。

    1.写一写:分小组走访沂蒙红嫂,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做好记录,选出给你印象最深刻一例,在同学之间相互分享,最后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心得,给沂蒙红嫂们寄一封感恩家书。

    2.试一试:做一餐支前饭。秀美的沂蒙山区、朴实的乡音、古老的石磨……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沂蒙人吃的杂粮煎饼火了,椿树沟村家喻户晓。如今“沂蒙六姐妹煎饼”享誉全国,深受各地市人们喜爱和好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如何烙煎饼,了解烙煎饼刮、摊、滚、擀等多种制作方法。

    3.体验一把:通过小推车“送物资”、“挑军粮”体验活动,感受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是如何支前拥军的增强责任感,感悟军民鱼水情谊。

    4.画一画:制作宣传海报。好东西更要广而告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个沂蒙煎饼的宣传海报。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沂蒙煎饼的宣传方案,包括一句广告词和一张宣传海报。

    研学山东红色沂蒙研学教学设计.doc

  • 研学山东红色沂蒙研学.pptx研学山东红色沂蒙研学.pptx

  • 开展红色沂蒙研学旅行,有利于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校外,近距离触摸历史、感知自然、陶冶情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在行走中传承文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将研学旅行综合课程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使“学科大融合、社会大课堂”研究性学习深入开展;开展研学旅行基于现实情境的“立德树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学校探索利用校外资源、改进学生德育品质、树立良好的校风提供新途径。

    评价原则

    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

    发展性原则。坚持全面发展,把握学生个性特长,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发现、发展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进步。

    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自我写实和描述为主要评价方式,同时发挥教师、学校等在评价中的积极作用。

    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发掘学生个性潜能,加强发展指导,而且还要采取观察、体验、访谈等方式,定性评价学生发展素养通过研学旅行所得到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激励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勇于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评价反思

    红色沂蒙研学旅行设计应注意紧扣红色基因的传承。在设计中应将红色基因贯穿始终,从研学目标的制定到研学研学方案的实施,从研学前到研学中再到研学后,都应紧紧围绕红色基因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为学生人生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色沂蒙研学设计应注意适当考虑历史教学的需要。在进行红色研学设计时,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中的历史遗迹结合起来,将国家历史与地方历史结合起来,更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并有利于学以致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红色沂蒙研学设计应注意设计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应将研学前的方案设计与相关准备、研学过程中具体活动的实施与研学活动结束后的回顾与巩固活动通盘考虑。例如研学前就要布置学生进行有关资料的查找以及进行活动的组织动员。活动中有允许学生拍照,活动结束则可以举行相关的摄影展览活动。

    红色研学旅行设计应注意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传统形式的参观和讲解会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难达成研学目标,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体验与互动活动,例如观看4D数字电影、由学生担任讲解员、有奖知识竞答、走访革命后代、走红军路吃红军餐唱红军歌等等,使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样的活动,感悟红色历史文化,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沂蒙研学设计中评价主体应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角度的。红色研学旅行的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自己,可以是小组长,可以是老师,多方面反馈更能客观反映研学的效果。评价方式可以是过程性评价,也可以是成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研学前、研学中和研学后,成果性评价则可以是文本的、口头的、图像的、实物的等等。

    建立研学旅行科学评价机制。强化示范引领和自评、互评等反思教育的引领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在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总结反思活动的成败得失,让评定活动积极分子的过程,让自评互评的过程,成为学生德育提升、能力增强的过程。学校还将把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记入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应学分。

    成果形式

    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一篇研究报告、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分享报告、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提供研学成果。

    成果表达形式:图画、照片、模型、实物、录音、录像、光盘、网页、诗歌、节目、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和论文等。

    成果交流方式:班报、刊物、展览会、演讲会、答辩会、研讨会、节目表演、展板、墙报等。

    具体看下表:

    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及标准

    自评

    同学评

    教师评

    A(3分)

    B(2分)

    C(1分)




    研学参与情况

    积极参与,主动做事,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积极参与,做事不主动,能完成任务

    参与少,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或完任务质量差




    合作学习情况

    团结合作,在小组中起领导作用,能主动帮助同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帮助协调推动小组工作,鼓励其他成员,对小组学习有贡献

    参与了在小组的学习活动,不积极,经常做旁观者




    安全纪律意识

    安全意识强,主动提示他人注意安全,不脱离集体活动,遵纪守时

    安全意识强,不脱离集体活动,遵纪守时

    经常需要提醒注意安全,有时脱离小组单独活动,不守时




    研学手册填写

    书写认真,数据真实,内容完整

    内容填写完整,数据基本齐全

    研学手册填写不完整,数据记录不全,空白较多。




    红色沂蒙研学教学评价.doc

    1. 聆沂蒙山小调的传奇故事。2.学唱《沂蒙山小调》。3.寄一封感恩家书。4.做一餐支前饭。5.体验一次支前体验活动。6.制作一幅宣传海报。


  • 点击播放视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