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岛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当好“党员”和“教师”双重角色,发挥专业学科和智力优势,聚焦新思想、新方式、新路径,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打造“理论课堂”“党史课堂”和“实践课堂”,真正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
聚焦新思想 夯实“理论课堂”固根基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课堂。青岛理工大学思政课教师带头学党史、带头做宣讲、带头搞研究,进一步提升开展党史教育教学能力,发挥“理论课堂”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
以党史教育“学习日”活动为有力抓手,思政课教师通过研读原著、专题培训、集体备课会、党史课题研究等形式,系统地学习百年党史,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邀请专家线上线下专题讲座、组织党员到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等党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学术论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为学好新思想、讲好党的历史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
2021年,刘金德、李桂丽、柳芃、王玉喜、刘会新、朱莉、李龙强等一批青年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出版学术专著或发表高水平教科研论文,为理直气壮地讲好党史学习教育这堂思政“必修课”筑牢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聚焦新方式 上好“党史课堂”重创新
在青岛理工大学,党史学习教育是有滋有味的。以思政课为依托,积极创新探索“理论+实践”“讲台+舞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受到了青年大学生的热烈欢迎。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演活动上,从1300余个原创节目中遴选出的10个代表作品涵盖合唱、微电影、朗诵、舞蹈、场景演绎、舞台剧、器乐合奏、朗诵小品剧等多种表演形式,用艺术化载体传承党的伟大精神,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地讲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不朽功勋。
在青岛理工大学,党史学习教育是可见可亲的。把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堂,依托主校区战略转移和校园文化建设,用好“党史长廊”“红色主题墙”等载体,从生活中看得见的变化入手、从有温度的故事讲起,用“身边人身边事”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让党史教育的可触摸、可亲近、可学习,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在青岛理工大学,党史学习教育是同行同向的。把第一课堂的课程资源建设和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相结合,让思政课从“独奏”变成“合奏”,让思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对接社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大课堂:15位思政课教师通过双选双聘的方式担任不同学院“班主任”一职,深入一线感受“思政力”;17个思政类社团“一对一”配备思政导师,把“小社团”做成了“大思政”;11位科研能力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副)教授成为辅导员的学术导师,指导辅导员怎样把学生工作中的“问题”变成“课题”,把学生工作做成思政课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生命力,把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学生工作,通过学生工作带动课题研究与发展。
聚焦新路径 激活“实践课堂”入人心
党史学习教育中,思政课教师们勇担服务社会使命,进学校、去企业、入社区,开展“送党课到基层活动”等常态化、长效化宣讲活动。18位优秀教师组成理论宣讲队伍,精心准备了《时代大潮与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史铸就初心与使命》《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星火燎原: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18个宣讲题目,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中心、市北区城建局、兴华建设集团、海湾集团、第二实验中学、宁夏路街道办事处等学校、企业和社区,先后来校邀约开展宣讲,校内外开展宣讲59场次,引起强烈反响。
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教师走出校门、走上一线,与山东港口青岛港等6家国企开展党建协同创新,与多家社区支部开展联建共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以学促讲、以讲辅学,更好地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优势互补,探索“双融合”“双促进”新路径,构建校内外“大思政、大党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