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000004502323D/2020-01501 | 发布日期: | 2020-09-15 |
发布机构: | 山东省教育厅 | 组配分类: | 部门预算 |
有效性: | 成文日期: | 2020-09-15 |
一、项目概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厅〔2016〕4号)精神,巩固全省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以下简称:“解决大班额”)工作成果,建立大班额长效防控工作机制,根据工作安排,编制了 2018—2020 年消除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2019年省财政安排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奖补资金12.51亿元。根据国务院、教育部等有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巩固全省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成果,建立大班额长效防控工作机制,2017年12月省教育厅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了 2018—2020 年消除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全省新建中小学校481所,改扩建1173所,新增中小学学位124.4万个,规划投入816.8亿元。2019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51亿元,用于补助各市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91所,新增中小学学位18.53万个,进一步降低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教学班比例。
二、项目绩效目标
长期目标:2018年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中小学超大班额问题,2020年消除大班额问题。
2019年度目标:在强化市县投入责任的基础上,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2019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51亿元,用于补助各市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91所,新增中小学学位18.53万个,进一步降低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教学班比例。
三、评价基本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此次绩效评价旨在科学、客观、全面、规范地评价2019年度全省“解决大班额”奖补资金的政策目标实现情况,了解制度建设、政策实施、资金使用、产出、效益等执行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升政策实施效果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下一步预算资金安排、完善政策提供参考。
(二)评价对象与范围
评价对象为2019年度“解决大班额”奖补资金;评价范围为全省除青岛市外的15个市。
(三)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等。
(四)评价过程
此次绩效评价工作分为市级自评和现场核查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评阶段,主要由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具体负责。7月27日前,各市、县(市、区)已完成自评工作,并将自评报告和绩效目标自评表,通过“山东省教育资金管理平台”上报。第二阶段,由省教育厅财务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山东实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实施开展现场评价,此阶段为重点评价阶段。省教育厅按照各市、县(市、区)2019年度“解决大班额”新增新建、改扩建校舍建设项目和省级下达资金数额,每市抽取1-3县(市、区),共30个县(市、区)开展现场绩效评价。8月中旬,正式形成《山东省2019年度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奖补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为保质按期完成评价工作,本次绩效评价人员由山东实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11人及山东省教育厅省级联系人3人组成,分3组共14人对山东省的“解决大班额”项目开展现场评价工作。
(五)评价指标体系
2019年度“解决大班额”奖补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部分,涵盖项目从决策规划、资金管理到项目组织实施和项目成效的全过程。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35个四级指标。指标体系共计100分,其中决策占15分、过程占30分、产出占40分、效益占15分。
四、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根据2019年度“解决大班额”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山东省2019年度“解决大班额”奖补资金绩效评价综合得分90.51分,绩效等级为优。
决策方面:本项满分为15分,本项目得分为14.03分,得分率为93.53%。部分县(市、区)绩效目标调整手续不完备、预算资金的分配无分配依据;部分市未按照规定要求将收到的省级资金在30日内进行分解下达。
过程方面:本项满分为30分,本项得分为23.99分,得分率为79.97%。市、县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部分县(市、区)资金使用存在不合规性;部分县(市、区)专项资金未做到单独核算。
产出方面:本项满分40分,本项得分为37.72分,得分率为94.30%。现场评价的 30 个县(市、区)中抽查的项目学校有24所项目学校尚未竣工,未竣工面积未333,977.29平方米;省“解决大班额”信息系统填报投入使用实际未投入使用项目学校 8 所。
效益方面:本项满分15分,本项得分14.77分,得分率为98.47%。根据各地市提供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得出2019年度全省已消除普通中小学初始班级大班额比例97.47%;根据问卷统计,本次家长满意度达到90%以上,教师满意度达到80%以上。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建立大班额防控长效机制,制定完善2018—2020年大班额防控规划,加大城乡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留足教育用地,建立健全教师资源动态调整机制,满足教学需要,推进了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进程,改善了学生学习环境,提高了教育水平和教师及家长的满意度。
2019年山东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11个项目学校,规划新增学位328,295.00个。2019年已开工项目学校305所;已竣工项目学校286所;已投入使用项目学校259所;实际新增学位269,594.00个。全省2019年已消灭普通中小学初始年级大班额比例为97.47%。进一步扩增了教育资源总量,优化了中小学校布局,均衡配置师资,有效缓解了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市省级资金分配不及时、项目投入不足及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一是2019年部分市预算资金分配下达不及时,在预算下达时效性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迟,未做到在接到省级补助资金预算指标后30日内分解下达,影响了资金及时到位情况。二是省级专项资金支出未支付到2019年规划项目。三是部分县(市、区)省级“解决大班额”奖补资金未做到专款专用。
2.项目实施进度与上报“解决大班额”信息系统数据不符。一是部分县(市、区)存在2019年的规划项目截至评价日尚未开工。二是部分县(市、区)2019年规划项目省“解决大班额”信息系统填报竣工,实际尚未竣工。三是部分县(市、区)2019年规划项目省“解决大班额”信息系统填报已投入使用实际未投入使用。
3.项目竣工验收及投入使用问题。一是部分县(市、区)存在2019年规划项目未办理竣工验收已投入使用。二是部分县(市、区)2019年规划项目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
4. 实施项目超出“解决大班额”项目规划范围,部分项目实施时未按上报内容建设项目学校,将其改为学前教育用房。
5.以前年度已竣工项目,仍列入2019年度项目规划,经过现场核查,有部分项目学校属于2017、2018年已竣工,2019年上报规划时将其上报。
6.部分县(市、区)2019年规划项目有调整但无调整手续问题,部分规划项目有调整的情况,但是调整手续不完备。
六、有关建议
(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规范专项资金预算编报、资金申请、绩效自评工作。加快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二)严格实施项目规划,保质保量完成规划任务
规范项目的规划范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健全项目调整手续,完善项目建设手续。
(三)各级主管部门履行相应职责,加强监督管理与指导
一是省级主管部门及时总结各市、县(市、区)在“解决大班额”建设实施、资金筹措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整理并推广。按时调度各市、县(市、区)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并解决。二是各市、县(市、区)总结以前年度遇到问题,在设置规划时统筹考虑。加强对所辖区域建设项目的监督与指导,及时发现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指导工作。
(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各地市应做好“解决大班额”规划调整工作,加快申报、审批进度;科学制定工程施工计划,简化校舍建设手续,加快教育建设用地和工程手续审批,合法合规开展建设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预期目标。
(五)加大实地核查力度
省级主管部门加大核实力度,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避免验收检查流于形式。应定期核实省“解决大班额”信息系统备案信息与实际情况的相符性。“解决大班额”信息系统为全省的一个大数据库,实时监管各项目进度,各市、县(市、区)应如实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