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青岛大学打造高端人才队伍和创新平台
发布日期: 2020- 06- 10 16: 25 浏览次数:

青岛大学第三次党代会把“教师队伍建设”确定为事业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首,把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引育并举,以全球视野延揽一流人才,汇聚了一批国际一流的学术大师和领军人才,初步构建起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流人才高地。

一、增强政治意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断

习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青岛大学一直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在体制机制、人才政策和服务保障等方面紧紧围绕人才配置资源,深刻领会并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人才和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断。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同志多次在《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等撰写文章,阐述了高校在人才招引、服务地方经济、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人才工作的“四梁八柱”

学校自2016年4月印发了《中共青岛大学委员会  青岛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以来,在人事人才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完善,构建了一整套具有竞争力的制度体系,促进人才培养与引进,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内生动力,在做强人才增量的同时,激活人才存量。

人才引进聚焦双一流建设、聚焦优势特色学科、聚焦高层次团队,全面提高引进培养人才的学术水平(“三聚焦一提高”原则)。在大力实施三大人才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提出了“15117”的人才工作目标,即在十三五期间,引进100名首席教授、500名特聘教授和青年卓越人才、1000名博士、1000名博士后、教师博士率达到70%。

改革完善适合教师分类发展、分类评价等人才配套制度,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给各类人才都提供符合出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道路,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力破“四唯”,多措并举。一是坚持遵循规律,实施人才分类发展。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服务社会型(产业型、临床型、创作表演型)设置教师岗位类型。二是坚持综合评价,完善考核标准。突出师德导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条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突出教学业绩,设立所有教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教学底线,分类设置“质”与“量”的标准;按照人文、社科、理、工、医、艺体六个学科组,分类建立学术评价标准。此外,在教学型岗位中单独设置公共课教师评价标准。三是坚持正向激励,创新评价机制。实行评审制、确认制、直聘制,解决好“新人”“老人”等各类人才职业发展问题;对取得特别突出业绩的青年人才,设置“绿色通道”;实行代表作制度,更加注重质量导向;实行“第三方学术评价”;实施动态管理,评聘结合,形成“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四是坚持科学评价,提高评价的导向性。设置产业型岗位,主要考核承担横向项目、成果转化收益,鼓励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实施特聘教授、青年卓越人才工程,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只追求人才取得成果的质量和成果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长远影响;教学型岗位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的学术水平,把成果用在学生发展上。教师分类发展和评价机制成效显著,2017年8月学校被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

三、打造高端人才队伍和创新平台,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学校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高端人才队伍。以高层次人才(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学科发展、推动校地融合、服务省市新旧动能转换。2017年引进1位外籍院士获批山东省首批顶尖人才“一事一议”,为山东省高校唯一入选者;2017年引进的俄罗斯、乌克兰博弈论专家团队获批山东省首批“外专双百计划”团队。2018年引进1位外籍院士入选山东省顶尖人才“一事一议”;1位教师入选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1人入选外专千人计划专家;1人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山东社会科学名家;1人入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实现了泰山学者攀登计划零的突破;17人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个团队和1位个人入选“外专双百计划”,位居山东省高校首位。201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系统与控制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7人入选泰山学者;1位外国专家入选省“外专双百”计划;3位高层次人才受邀参加新中国70周年国庆观礼。人才团队建设不断获得新突破,学校连年被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积极探索研究院引才聚才发展模式。目前学校已经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2个省级创新平台。同时,为进一步引才聚才,对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在原先成立的39家直属研究机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青岛大学歌剧艺术中心”“青岛大学智能可穿戴技术研究中心”“玉马遮阳新材料研发中心”等7家研究机构。适应“十强产业”发展,聚焦重点板块,成立了青岛大学微纳技术学院,聘请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产业之父、中芯国际创始人、芯恩集团董事长张汝京博士担任终身名誉院长,推动芯片研发、产业化和芯片领域高端人才培养。立足山东省、青岛市纺织产业集群规模,成立“青岛大学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和“青岛大学功能纺织品与先进材料研究院”,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院长,以科技创新提升我省纺织产业发展,促进应用需求协作融合。另外,学校瞄准国家和山东发展重大战略,迅速组建打造了“青岛大学经略海洋研究中心”“青岛大学齐鲁乡村振兴研究院”和“青岛大学劳动人事研究院”三个研究机构,获批成为山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