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 委员提案
《关于加强山东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0-05-21 10:14 浏览次数:

提出的《关于加强山东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委员对我省高校艾滋病面临的形势和防控工作状况非常了解,提出的批评意见十分宝贵,我厅高度重视。2017年,我省印发了《山东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将青年学生作为重点人群,从加强性道德、性责任、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入手,切实增强青年学生的防范意识;要求高校每年至少一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高校新生入学时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开展集中授课和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2019年,经省政府同意,省卫生健康委、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转发国卫疾控发〔2019〕54号文件做好我省遏制艾滋病传播工作的通知》,省艾滋病防治协会也成立了高校艾滋病防治分会,研究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时,部分高校在艾滋病防控上开展了创新探索,如山东大学积极探索学校内部艾滋病防控管理模式,建立了由校区专职管理员、学院联络员和班级卫生员组成的艾滋病防控三级网络,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宿舍文化、文明、卫生、健康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高校内部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机制。中国海洋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免费开设《艾滋病、性与健康》共享课程;山东科技大学实施“宣传 100”行动,“7000人新生大会”集体教育;鲁东大学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立“艾滋病防治教育基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打造特色“六个一”健康教育新生态;齐鲁工业大学举办“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这些措施健全完善了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机制,营造了正面舆论引导氛围,全面提升了学生艾滋病防控的意识和对不良性行为的抵制能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艾滋病持续保持低流行水平,全人群感染率0.17‰,为全国最低。

虽然我省在高校艾滋病防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委员提出的学生缺乏正确的性知识,高校没有统一的性健康教育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防控艾滋病的教材,没有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和防控艾滋病的课程等问题确实存在,也存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还不完善,有的地方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疾控机构和学校间的联防联控机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我们将认真研究落实所提建议,与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高校艾滋病防控有关工作。

一、突出问题导向,实行艾滋病防控目标管理。将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卫生、教育督导评估及有关专项工作检查内容,定期组织对学校开展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主题讲座、师资培训、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等进行检查和督导,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认真做好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工作。完善通报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共同分析学校艾滋病发生的原因,共同研究商讨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与措施,确保学校艾滋病疫情信息通报工作及时准确、规范有序。

三、扎实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继续推进艾滋病防治知识“五进”活动,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确保高校在入学教育中开展不少于1课时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确保高校每学年每个在校学生不少于1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时间。同时,探索制订高校性教育大纲和有关活动计划。

四、健全学校艾滋病监测和检测体系。继续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尝试充分利用网络、电话、微信等渠道设置咨询交流平台,为学校学生提供便捷的咨询检测服务。认真落实在校学生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为其提供有效的咨询、指导、转介、抗病毒治疗等服务,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避免疾病传播。五是尽快启动我省艾滋病防控试点高校建设,发挥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总结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艾滋病防控工作经验。

再次感谢对我省高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5月21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