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 代表建议
《关于一线员工转型为新型人才,落实专项培训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0-04-23 13:45 浏览次数:

提出的《关于一线员工转型为新型人才,落实专项培训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实施新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速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创新型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提供有力支撑。一直以来,我厅高度重制造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在每年度的中高职专业审核备案过程中,优先支持设置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制造类专业,稳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成立了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院校和企业广泛参与的山东省机械制造类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搭建校企对话平台,指导相关院校、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推进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规范的有效对接。投入专项经费400万元,开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等20个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全面推行校企一体、双师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院校与济南二机床、山东临工、山东钢铁和歌尔声学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机械制造类高素质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实施品牌专业(群)计划,拨付专项财政经费,支持职业院校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凝练专业特色,打造品牌专业,实现内涵发展。迄今共立项智能装备制造、高端铝产品加工、数字化制造技术等40余个中、高职高水平专业(群)。由于受“重道轻器”传统观念、社会认知偏见和制度保障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不愿意选择制造类专业,不愿意从事一线技能岗位,高素质制造类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矛盾仍然突出。下一步,结合代表建议,我们将紧紧抓住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契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装备制造类专业规划引导。以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业技能大赛等为载体,引导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和企业面向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社区群众开放校园和厂房车间,开展体验与观摩、教学和行业发展成果展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和家长增强对装备制造类专业的认知。鼓励职业院校设置制造类相关专业,在政策制定、项目遴选、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提高制造类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二、开展劳模和工匠精神大讲堂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实施“劳模和工匠精神大讲堂”活动,邀请制造业领域的劳动模范、技能大师、能工巧匠等进校园、进课堂,大力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和理解。强化政策引导,鼓励本科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选择到制造类企业就职,在生产一线岗位建功立业。

三、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推动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积极参与产教融合试点,认定一批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性企业。充分发挥企业重要的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济南二机床、潍柴、山东钢铁等大型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支持各地各校通过申报政府专项债券、组合投融资、校企共建等方式,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共享型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支持多元主体牵头组建实体化运作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育人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无缝衔接。

感谢代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20年4月23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