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的《关于加大清理整顿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化现象力度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坚持发展与质量并重,促进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为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我省深入开展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治理,同时,抓好小学“零起点”教学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治效果明显,保教质量明显提高。
一、抓好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先后印发《山东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大排查大整改的通知》等文件,公布幼儿园“小学化”49条负面清单,指导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安排一日活动,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同时,在全省开展游戏活动实验区、实验园建设工作,遴选确立了21个省级实验区、200个实验园,引领幼儿园贯彻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印发《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工作的通知》,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要求,按规定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科学制定、严格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严禁超前教学。按照国家和省定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严禁超纲教学。小学低年级教师层层签订了“零起点”教学承诺书,切实保障零起点教学实施到位。
三、科学做好双向衔接。指导幼儿园科学制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通过开展“参观小学”“我要上小学”等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幼儿提前了解和体验小学生活,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指导小学加强与幼儿园合作交流,开展幼小衔接培训和双向教研,提高小学教师开展“零起点”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合理规划和创设充满童趣的班级环境,减少幼儿因环境差异带来的陌生体验,保障儿童顺利过渡。
四、抓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结合社会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严查并整顿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的行为。严禁培训机构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对于违反规定的培训机构,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配合,进行联合执法,采取限期整改、列入黑名单、取消办学许可等多种方式,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五、加大宣传力度。紧扣“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宣传主题,围绕宣传重点,深入组织实施学前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和家长及时收看教育部宣传月启动仪式、公益宣传片及专家访谈节目,引导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纠正“抢跑”错误心态。指导家长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异同、幼小衔接具体措施等,剖析提前学习和过度学习给幼儿带来的危害,让家长把握幼小衔接基本内涵,扭转过度强调知识准备等认知偏差。
下一步,我厅将借鉴吸收代表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认真研究讨论,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着力推进学前教育稳步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工作长效机制。指导各地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小学化”治理任务分工,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小学化”行为出现反复、反弹。认真落实挂牌责任督学制度,将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工作列入各级教育督导内容,持续加压,常抓不懈。畅通投诉监督渠道,向社会广泛公布监督电话、网站邮箱、微信微博等多种反映渠道,建立快速有效的反应处理机制,加大处理力度,确保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取得实效。
二是深入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组建省级专家团队,继续争取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培养一批以省、市、县教研员为主体的专家队伍。指导各市层层设立游戏活动实验区、实验园,加强对实验区和实验园的指导和支持,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导教师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
三是继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坚持科学导向,充分发挥教科研机构、高校、幼儿园和小学的专业资源优势,大力宣传推广入学准备和幼小衔接的好经验好做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从幼儿园、小学、家长三个层面出发,共同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坚持“零起点”教学。进一步加强小学与幼儿园的合作交流,开展幼小衔接培训和双向教研,提高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
四是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与妇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幼儿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指导幼儿园、小学办好家长学校,密切家校(园)联系,通过各类媒体、家长会、家长委员会、校园开放日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转变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引导家长自觉抵御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积极开展对社区的公益宣传,取得社会理解和支持,实现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感谢代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20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