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的《关于倡导大力保护方言文化的建议》,我厅负责协办,对此我们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现提出意见如下:
一、关于方言及方言文化保护问题
诚如代表所说,方言保护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汉语方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许多方言趋于濒危或面临消亡,导致与语言密切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走向衰微。
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对方言及方言文化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自2015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语保工程),在全国范围开展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目标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语言文化的时态语料,通过科学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料库,并开展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形成系统的基础性成果,进而推进深度开发应用,全面提升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服务。
山东省于2012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数据库工程),设方言调查点120个。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5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语保工程汉语方言调查点总体规划中,山东省40个调查点列入其中,后期追加4个,目前,山东省共有语保工程调查点44个,是北方官话片区设立调查点最多的省份。
我省明确了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和语保工程协同开展的工作思路。76个数据库调查点按照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的规范标准实施,44个语保工程调查点按照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规范标准实施。2016-2019年我省44个语保工程调查点高质量通过国家语保中心验收。我省开展了三批有声数据库工程的验收工作,55个调查点达到了验收入库的标准。语保工程完成率达100%,有声数据库工程完成率达72%。
作为最早开展试点的9个省份之一,经过5年卓有成效的工作,探索出一套“政府主导、学者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专家团队运作及项目管理经验。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女子学院等高校的知名方言学者和骨干力量参与其中,充分发挥高校学者的专业优势,为方言调查提供专业保障。我省调查专家团队高度投入的责任心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教育部、国家语保中心的充分肯定。
根据国家语委语保工程二期规划,我省委托鲁东大学、德州学院、泰山学院、临沂大学分别开展了烟台、德州、泰安、临沂方言民俗文化数据库建设。收集地区方言文化,进行科学整理、加工,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对地区方言文化进行宣传和保存。为促进语保工程和有声数据库工程成果的整理、开发和应用,委托山东大学开展《中国语言资源集·山东》的编写出版工作,预计明年完成。此外,委托清华大学和山东教育卫视传媒中心建设的“山东语言资源数据采录展示平台”,基本框架已搭建完成,正在进行内容充实,后续将有序开放。
我省开展的语保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以济南话发音人招募活动为例,4家报纸、8家广播电视台、8个主流网站进行了启动仪式的宣传。此后的遴选活动,各家媒体主动跟进,纷纷予以报到。齐鲁电视台、山东商报等,围绕济南话发音人活动,策划“老城里,寻找正宗济南话”、“老济南教您速学济南话”等选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关于方言进课堂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可以使用方言。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国家通用语作为学校基本教育教学用语,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把以方言为载体的地方文化融入到地方教材和校本课程中,对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挥作用。
此次人大建议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开展有声数据库工程纸本成果转化工作,组织《山东省语言文化典藏》编写出版工作。分类组织地方语言文化数字化成果转化项目,做好音视频成果展示准备工作。紧密结合山东省发展建设需要和语言文字工作实际,分区域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工作。
语言文字工作涉及国家主权与安全,是传承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工作离不开国家的重视,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离不开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有责任感的人大代表的关心。我们希望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各社会各界的支持、参与、指导和监督。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我们的社会语言生活更加和谐,推动我省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省文化和旅游局,做好方言保护工作。
山东省教育厅
2020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