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发挥农业学科专业优势特色,紧紧围绕疫情防控重点难点和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托学校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三农”省情调研中心、山东省农业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和智库平台,开展信息收集,主动指导生产,积极建言献策,全面助力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贡献了山农智慧、山农方案。
抓农业生产,“把脉问诊”助春耕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于振文组织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成员开展研讨,提出了“加强山东小麦春季管理夺取夏粮丰收”的报告,得到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随即组织专家针对今年小麦苗情、墒情和病虫草情等研究制定了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农学院教授王振林向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中心提交了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并参与制定了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成员、园艺学院教授艾希珍针对疫情期间蔬菜生产问题,向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提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设施瓜果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泰安市近期蔬菜生产和运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专题报告,被有关部门采纳并迅速落实推广。山东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粮食专业委员会主任、农学院教授田纪春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提出小麦预防冬末低温冻害建议,并通过有关媒体平台向全省农技部门和农民发布,为恢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指导。
针对近期,山东出现大幅度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最高可达20℃,最低气温会低于-10℃,将对蔬菜生产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针对这次低温寒潮,山东农技协副理事长、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园艺学院教授史庆华就如何减轻降温对蔬菜生产造成的危害,充分发挥蔬菜产业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出了借助保鲜技术、物流和电商平台推动产销、提高棚室内温度、提高植株的抗性等应对措施,为菜农生产注入了科技动力。
抓决策咨询,“解刨麻雀”出点子
疫情期间,面对如何处理好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的关系、如何尽快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等重大课题,山东农业大学迅速摸清我省农业受疫情影响的真实状况,了解到复工复产过程中的现实需求,无疑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
面对迫在眉睫的任务,学校依托山东省“三农”省情调研中心,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信息调研和数据分析,第一时间为疫期防控期间山东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学校充分借助网络化技术手段,突破疫情客观限制,组织学校20余名专业教师和几十名研究生,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和第三方资料佐证等方式,对全省16地市130个县区的675家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状况进行摸底调研。调研不仅覆盖全省95%的县级辖区,还涉及了主粮、果茶、中草药、蔬菜瓜果种植业、畜禽水产养殖业和生产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等各个行业,具有比较全面的代表性和很强的针对性。
拿到“第一手资料”后,学校迅速组织部分行业专家为骨干的专业团队,利用远程会议讨论等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研讨,2月19日形成《新冠肺炎疫情对山东农业的影响与应对建议》,报告详细分析了疫情对我省农业影响广度达到80%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建立防疫纠纷的绿色解决通道”“迅速破除一切物流交通障碍”在内的6项政策建议,并得到了省领导的批示,为有关部门及时出台针对性举措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