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青岛市城阳区加强劳动教育,锻造时代新人
发布日期: 2020- 12- 04 16: 54 浏览次数:

青岛市城阳区坚持“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不断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三渠道劳动育人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统筹规划,强化劳动教育保障

加强组织规划。成立全区劳动教育工作专班,制定《城阳区中小学生学农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城阳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将课程开设、教育活动、基地分类管理等内容,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切实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有评价,确保劳动教育各项内容全面落地、落实。

拓展实践基地。以打造“1+N+X”劳动教育集团(“1”为劳动教育核心学校,“N”为劳动教育联盟学校,“X”为与科技融合的劳动教育平台)为抓手,与青岛市中学生学农实践基地、青岛农业大学、宏农卓业公司等单位和企业,联合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面向社会遴选研学旅行基地、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学农学工社会实践基地,满足全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需求。

强化师资配置。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确保劳动教育人才储备。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在此基础上,各学校通过聘请各级劳动模范、职业教育教师、各类能工巧匠、行业专业人士等担任兼职教师。同时,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通过全员培训、教学竞赛、分类评价、先进评选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和考核,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顶端设计,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多维度培育劳动教育观念。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校园劳动、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等不同环境下的劳动内容,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主动、积极、认真”的劳动习惯。

分层次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注重劳动课程与其它学科的有机融合,建立由劳动、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学科教师组成的集备组,研究劳动课程融入其他学科的方式和内容。通过整合劳动、科学、综合实践、环境、技术等课程,把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小学侧重劳动习惯养成,初中侧重劳动技能培养,高中侧重劳动实践与创新。各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学校资源、师资专长研究、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分学段开展劳动教育评价。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均需完成相应劳动任务或标志性成果,并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统一纳入青岛市中小学生“十个一”评价记录手册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多方联动,落实劳动教育内容

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常规。投入200余万元,开发劳动课程;各中小学将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与劳动教育课相融合,全面梳理校内值日劳动和餐厅帮厨劳动,利用校内有限资源,合理布局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小农场种植等日常劳动。区教体局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全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开设进行督查;设立学校劳动教育周(日),聘请劳模驻校办公突出劳动教育课的重点内容。

将劳动教育融入家庭生活。2019年,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制定了《关于在全区推荐实施城阳区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清单”的通知》,在全区中小学推介实施“中小学生家务劳动清单”,指导1-9年级形成科学的“家务劳动清单”体系。既要求孩子们完成本年级劳动任务,同时鼓励孩子们努力尝试高一年级劳动项目,孩子们在动手磨砺中,尝试体验学习了基本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

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外实践。每年设立740余万元专项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学工学农实践课程,让初中学生走进学农基地,了解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让城市孩子走进农场,学习农业课程,体验学农乐趣。为期一周的农场课程,种菜、做豆腐、包包子……向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四、一校一品,打造劳动教育特色

智者先知,乡村学校借地域优势打造农耕文化品牌。夏庄小学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制定《小学生劳动成长指南》,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校内、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功能,打造育人共同体建设“一园一房三馆”(一园是校园内外的“夏家生态园”,含校内种植区,校外农户的蔬菜园和小果园;一房是学校的“夏家厨房”,是为培养生活技能开设的课程;三馆是学习馆(校)、生活馆(家)、工作馆(单位));积极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利用青岛菜篮子基地深入开展“寻访菜农”活动,对学生进行农耕文化教育。

行者常至,城区学校补足校内劳动实践空间不足短板。城阳区第三实验小学校内空间较小,推进家校携手“四步走”,即学校发布清单—家庭完成—校园比赛—家校共评。家长指导家务劳动,学校赛事互学互鉴。开辟校园小农场,进行种植劳动。将校内盆景花坛包干到班,开设共融课程系列“生活课程”,成为青岛市“十个一”亮点项目。

善者常为,依托社团活动培养生活技能传承劳动传统文化。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组建多样劳动社团,开设面点制作,烹饪,渔网、钩针编织,剪纸等劳动或传统文化社团 30 余项。

乐者常新,依托科技力量打造劳动教育云上平台。城阳区在打通“三渠道”全面发力的同时,创新工作方式,筹划打造劳动教育网络平台,以开好烹饪“空中课堂”为重点,通过制作中小学生烹饪制作精彩瞬间小视频,开播烹饪大厨课堂,烹饪爸妈课堂,面点、糕点师课堂等引领孩子学习烹饪及面点制作。

自2019年起,城阳区一直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区域特色“三渠道”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学校劳动教育为支点,多点支撑的劳动教育基本框架;以家务劳动为突破点,家校共育齐抓共管的劳动教育局面;以社会实践学工学农为辅助,引领学生热爱生活、走向社会活动平台。劳动教育成果亮相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光明日报》《中国德育》《现代教育》,先后对我区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推介;2020年,我区获评青岛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区荣誉称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