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教育厅相关部署,2019年以来,针对高中教育办学同质化、普高学位供给不足、普职二元对立等问题,青岛市加快综合高中办学探索,在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促进高中多样化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覆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落实机制。以综合高中试点为突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普职界限,创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特色高中“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配套改革中考录取办法,中考录取设置“分数带”,“分数带”内的学生可自主选择普通高中、综合高中或职业学校,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2019年,我市出台《青岛市综合高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综合高中课程整合、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师资调配、学费政策等作出整体设计。成立综合高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班落实机制,明确机关处室、区市教育部门、试点学校和结对普高学校四方责任,加强协同推进。
(二)加强实践创新,精准攻坚突破。瞄准综合高中办学重点、难点问题,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在办学模式上,推动综合高中与结对普高全面建立“1+1”项目办学机制,青岛高新职业学校和青岛二中,青岛商务学校和青岛一中,青岛艺校和青岛十七中均成立项目组,发挥优质普高引领作用,提升办学质量。在课程设置上,以普高必修课程为基础,一校一策,创新开发特色课程,如青岛高新职业学校开发了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技术等9门新工科特色课程,青岛商务学校开发美术特色课程,青岛艺校开发艺术特色课程,搭建普职融通的课程体系。在学籍管理上,创新实施“单一注册、双重管理”机制,高一入校统一注册普高学籍,高一结束时学生根据学业成绩、专业志向等自主选择普高或职高,瞄准夏季高考、春季高考、入伍就业等,加强靶向培养。
(三)加强重点保障,着力保驾护航。针对师资、硬件等影响综合高中办学的关键因素,创新支持政策、设置引导资金、加强考核激励等加强保障。结对普高学校教师到综合高中任教,享受支教待遇。建立综合高中教师参加全市学科教研活动机制,推动综合高中与普通高中、职业学校联合开展教研活动。设立综合高中专项资金,用于改造理化生实验室、专业实训室等条件改善。2019年,市教育局为三所综合高中提供专项资金1000万元。完善考核机制,将结对普高学校支持综合高中成效情况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绩效考核,推动优质普高与综合高中深度合作、共同发展。
(四)加强理论探索,科学引领提升。创新提出“三遵(尊)”“三更”“双提高”“双保证”办学理念,即遵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社会合理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更适合发展方向和更高教育质量,提高中考后普高比例、提高高考后高职比例,保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保证满足老百姓对高质量高中教育的期待,强化理论引领。2019年,申报全省教育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围绕综合高中实施路径、课程建设、师资保障、学生出路等重点内容,组织试点学校深入开展子课题研究,确保科学推进。
二、初步成效
(一)促进了学生成才观念转变。综合高中学生高一时注册普高学籍,以学习普高课程为主、辅以特色专业选修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专业认知,拓宽了学生的成长路径。经过高一一年的课程学习,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专业兴趣和爱好等,有了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扩大了学生的普职选择机会,学生的学业选择更加理性。2020年,全市综合高中高一后分流平稳有序。
(二)促进了高中多样化发展。综合高中试点加速了高中办学模式的嬗变。2020年,全市综合高中举办学校由11所扩大到14所,有效激发了高中办学活力。即墨五中、平度华侨中学等普高学校在校内举办综合高中班,引进优质职教资源;青岛九中、青岛六十八中等开展集团化办学,吸收职业学校加入集团;青岛六十八中在高一后创设“金融职业班”,学生转籍不转校,由职业学校教师来校“走校上课”,加速了普职融合,普高办学实现新突破。
(三)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综合高中在优质普高和优质职业学校间架起了桥梁,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如青岛高新职业学校聘请青岛二中教师担任学校首席指导教师,组织教师结对、互派干部挂职、开通“校际中巴”、共同组织学生活动,打造“十分钟优质高中教育圈”。青岛艺术学校、青岛商务学校等与合作高中探索建立双向“走班教学”模式,互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授课,提升了育人质量,促进了学校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