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济南市历城区打通机制堵点 激发办学活力
发布日期: 2020-11-30 15:15 浏览次数:

济南市历城区积极推进教育机制改革,调动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了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一、扩展领航“辐射圈”,重构区域教育新格局。

针对主城区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普通高中办学水平低于社会期待等问题,历城区绘制了重点构建“一园一圈十学区”的教育布局新蓝图:

“一园”是依托历城二中教育集团,把唐冶片区打造成区域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园区,成为省市教育发展新标杆;密切跟进自贸区建设等重点工作,迅速打造几所在全市有影响的品牌小学和幼儿园。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学纳入历城二中教育集团,实施一体化管理。

“一圈”是采取“外迁、联动、整体提升”工作措施,扩大洪楼主城区优质教育圈。比如,在彩石镇建一所60班寄宿制高中,挂名“历城二中彩石校区”,历城五中、历城实验初中逐步扩大规模,纳入历城二中一体化管理;争取建设资金,逐步将原洪楼高中和现机关幼儿园校舍交由历城三中使用,实现洪楼主城区初中与小学一体化管理总体格局。

“十学区”是创新街道中小学管理机制,实施学区制管理,重点理顺教体局与街道办事处的权限边界,形成共兴教育的正能量,吸引历城区玉圃和稼轩教育基金会力量支持街道办学改革。从整体上优化乡村学校布局,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发展。

为保证集团领航校自身有强大的“造血”功能,既要有能力“输血”,还不能被成员校拖垮,不能“削峰填谷”。该区赋予历城二中教育集团必要的“责权利”,让集团把精力聚焦在地业务指导和经验输出上。比如,依托历城二中少年科学院成立的历城区少年科学院,在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做出了较有成效的探索,成了历城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

二、选优配强“领头雁”,强化教育家办学导向。

区域教育发展离不开一支思想与业务素质过硬的校长队伍“领头雁”。历城区严把入口关,在办学上充分信任校长。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历城区教体局努力营造校长们干事创业的良好教育生态,坚决推进“能者上、庸者下”能进能出的体制机制改革,让适合当校长的人“在其位,谋其政”。

一是主动调整校长队伍。在2020年的校长队伍调整中,该区有3所学校的校长经综合考虑并结合个人意愿,调整到其他学校担任副校长;有几位校长根据末位淘汰等原则,直接免去了校长职位,成为一线普通教师;还有的校长因为年龄大、岗位不适应、跟不上发展节奏等原因,主动让位退出了校长行列。所有调整的校长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均在适合自己的新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很多校长也通过对标先进,查找自身不足,明白了“人岗相宜”“各归其位”是最好的选择。

二是加大校长人才引进力度。今年该区就引入了14人,其中包括3名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人选,占全区校长的8%。通过“搭台子,给位子,压担子”,开展项目式教育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要求名校长名师在办好一所学校、教好一个学科的同时,还要使其所在的学校成为全区校长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黄埔军校”,释放其“鲇鱼效应”和“叠加效应”。

三是强化校长人才储备。精心遴选有培养潜力的百余名中青年校长教师进入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学习,助推后备人才快速成长。今年引进的教育部领航工程人选孙镜峰校长,从4月份开始在全区拉开了“大概念单元教学”的主题系列培训大幕,来自各小学的130多名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和体育种子教师和校长参与其中。

三、按下“放管服”快进键,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

一是充分赋予校长“用人权”。以往在教师队伍调配过程中,大多是因为干得不好,或不想认真干的,通过各种关系渠道要求调动,这在无形中打击了那些勤恳敬业教师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今年该区出台新的教师调配机制,彻底打破了这个怪圈:“干得好”成为教师调动的首要条件,并充分尊重校长的用人自主权,明确了干得不好不能调动、对方不需要或考察不合格的不能调动,以此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赋予教育专家团队“教研训”领域的“学术权”。历城区近年来通过到知名师范院校选聘和社会公开招聘等多种途径,大力补充优秀青年教师,并建立了“名师带动、专业指导、梯次培养”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全国德育名校长邹胜、齐鲁名校长李成泉等一批省级名师名校长驻在区内薄弱学校,手把手培养教师,在全区教师中形成了“比干劲、比能力、比业绩”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是充分释放教育集团的“品牌带动力”。在以行政力量推动学校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该区更加注重挖掘教育集团民间性质的品牌带动力,吸引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历城二中教育集团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解决行政力量不容易推动的问题,在全区教师群体中形成了“人人渴望成长、人人努力成长、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