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红色办学”职教模式显魅力
发布日期: 2019- 09- 27 17: 14 浏览次数:

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为突破口,不断积极探索学校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模式,致力于打造红色教育特色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用红色传统教育引领学校改革发展。用红色教育引领学生,用大爱之心关爱学生,是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学校成立高规格关工委组织,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树林担任关工委主任,学校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关工委副主任,并成立专门的红色教育办公室,把“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工作重要内容,真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红色基因,真正把红色教育熔化在学生血液里,融合进学生头脑中。

红色教育渗透到学生在校全过程。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全力打造一处不是军校的军校,铸造一所不是党校的党校,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阵地、舆论阵地。在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副校长、系部主任每周一下午第三节带头给学生上思想政治课。学校又组织力量编写《经典传唱》《英模名录》《红色记忆》《渤海先锋》《滨州新貌》等5本“红色教育”校本教材。每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教育和励志影片,组织学生写观后感并在班内讨论交流;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的大课间,一首首红歌大合唱响彻校园;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校园广播播放30分钟的红色歌曲;每周一上午升国旗仪式3000师生同唱国歌,轮流演讲;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班会时间为“红色大讲堂”,师生讲红色故事,演红色小品;学校成立30多个红色社团,每天下午各社团分头开展活动。每年3月组织系列学雷锋活动,每年清明节组织“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班级红色诗歌朗诵比赛,每年9月新生开学组织为期2周的红色军训和入学教育,每年国庆节组织“庆国庆·颂祖国”班级红色歌咏比赛,每年的12月26日组织纪念毛泽东诞辰文艺汇演。组织“毛泽东诗词”学生书法比赛、“学习十九大、做优秀中职生”知识竞赛、红色基因传承知识竞赛;组织“老渤海精神”运动会,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体育运动形式和体育课中;开垦“南泥湾”,品尝忆苦思甜“红军饭”,将上下课铃声改成《东方红》,让学生时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全力打造“耳濡目染”的红色育人环境。广场命名为东方红广场,广场正中用大理石铺装了一个巨幅中国地图,在地图的最南段——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处矗立着一尊高12.26米的汉白玉毛主席雕像。广场两边排列着28盏用红旗标识制成的大型灯柱。校园里10座建筑物都以革命纪念地命名(韶山楼、井冈山楼、遵义楼等),全校108个班级每个班级名称都以一位革命先烈及英雄、英模的名字命名(雷锋班、黄继光班等),校园主要道路都以重大革命战役命名(辽沈路、淮海路、平津路、渡江路等)。在教学楼、体育馆、图书办公楼内,还设有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图片展厅、“习语近人”展厅、老渤海精神展厅、红色藏品展厅、学校毕业生荣誉展厅等红色教育展厅。让学生天天汲取红色基因,让学生时刻感受红色教育。

充分发挥 “五老”和社会教育基地作用。定期邀请“五老”成员进校园、进课堂。如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老革命吴振海和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沙承芳、赵同芳等多次来校为学生作革命传统报告和红色基因传承宣讲。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赴渤海革命纪念园和滨城区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和滨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献爱心,形成了巨大的红色基因传承合力。

创办红色教育“一报一刊一网站”。学校创办有“一报一刊一网站”:校报《常春藤》、校刊《匠心》、学校网站。校报每两周出版一期,校刊每月出版一期,学校网站每天及时更新。在校报、校刊和学校网站开辟红色基因传承专栏,及时发到全校师生的手中。目前,校报已出版17期,校刊已出版10期。同时与市区多家大型媒体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对学校红色基因传承活动及时进行宣传报道。

目前,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红色办学已结出累累硕果。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2019年被教育厅批准为第三批山东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被山东省社科联评为全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被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9年5月份成功承办全市“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现场会、全市职业教育现场会并做大会典型发言。全校师生同唱《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在大众网发布并在全国“学习强国”平台播放,红色办学经验被山东省教育厅推报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优秀案例和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