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改进我省中小学学生餐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对我省中小学生就餐情况等十分了解,多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我们非常重视,一直积极采取措施,与省市场监管局、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密切协作,切实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为摸清我省饮食营养状况,4月份,我们会同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调研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部分地市中小学校食堂建设管理和学生集中就餐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开展了全省学校食堂建设和学生集中就餐需求状况问卷调查,基本掌握了各市、县(市、区)学校的食堂配建和学生集中就餐需求情况。我省自2011年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全面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并通过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学校食堂建设,使学校食堂成为保障学生基本生活需求和改善膳食营养的主渠道。调研发现各市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当地职能部门经常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学校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市场监管部门专门建立了学校自查、监管部门季度检查、飞行检查、督导检查“四查”制度,对学校食堂实施全覆盖监管。实地调研的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良好,餐厅地面和桌凳干净,食堂操作间整洁,食品留样规范,工人工作时均戴口罩,部分学校还实现了明厨亮灶。多数学校食堂学生伙食标准为每生每天8-10元,由学生家庭自主承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一发放生活补助。学校的菜谱基本每周更新一次,在餐厅公开,每天菜谱不重样。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寄宿制学校食堂全覆盖,非寄宿制学校食堂整体普及率不高,特别是部分在校生规模200人以下的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库区、山区学校和教学点,由于学校规模小、在校生人数少,没有条件配建食堂,无法满足学生的集中就餐需求;二是学生餐营养标准普遍偏低,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初中阶段学生每天应摄入蛋白质85克。但从调查的学校饭菜质量看,多数达不到这一标准,长此以往,对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将会带来无法逆转的不良影响。三是大宗食材学校自主采购质量难把控,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在调研基础上,7月5日,我们会同省财政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正式下发《山东省学生营养健康与学校食品安全提升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一是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校长及相关负责人集中用餐陪餐制度;二是全面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施学校食堂提升工程、学校食品安全“明厨亮灶”工程和大宗食品统一配送制度,探索学校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三是全面实施膳食营养提升工程,研制中小学生膳食营养指南,扩大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覆盖范围;四是全面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员制度,实施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分级分类监管,建立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信息沟通网络,实施学校食品安全辅导员制度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啄木鸟”制度;五是全面强化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学校食品安全课程实施水平,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五个一”活动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教育,建立学校食品安全培训考核制度。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心和支持。
2019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