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滨州阳信推进“县管校聘”改革 “盘活”教师资源
发布日期: 2019-08-21 15:22 浏览次数:

滨州市阳信县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上级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全县中小学县管校聘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权限。积极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学校管理体制,制定出台《阳信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已经形成县管教职工编制、人员经费、岗位设置、交流轮岗、公开招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校管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和考核奖惩的新机制,实现了“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成立中共阳信县委教育工委,加强全县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理顺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农村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义务教育学区制,全县10个乡镇(街道)各设立一个学区,完善乡镇学校初中、小学、幼儿园事业法人制度,全县乡镇共设立14个初中、10个小学、10个幼儿园法人单位,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健全完善乡镇初中、小学、幼儿园事业法人单位制度。

二是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重新核定了全县中小学编制和专业技术岗位总数,中、高级岗位比例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5%,偏远乡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岗位数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7%,中级教师岗位数为1972,高级教师岗位数704,比上次(2013年)核岗数分别提高了297个、257个,全县小学教师高、中级岗位比例分别达到教师总数的10%、50%以上;初中教师达到20%、50%以上;高中教师达到30%、50%以上;农村小学、初中在上述比例基础上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充分利用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政策,用于解决专任教师、优秀人才引进等。

三是积极探索多渠道教师补充机制。发挥招聘主渠道作用,会同编制、人社部门及时确定每年用编进人计划,组织招聘,不断完善招聘制度,考试科目和内容突出学科岗位特点和职业适应性,专业性强的学科增加技能测试。2017年招聘教师99人,2018年招聘教师108人,2019年招聘事业编制教师110、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教师107人,基本保证专任教师“退补相当”“有编即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采取面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研究生2人,引进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5人,根据《阳信县实施“梨乡英才 智汇工程”加强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若干规定》引进阳信籍在外工作本科以上优秀教师10人。

四是全力实施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定出台《阳信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交流轮岗实施办法(试行)》,2017年度采用校内直聘、校内竞聘、跨校竞聘和县内竞聘四个环节组织实施竞聘工作,校内直聘589人,校内竞聘1918人,跨校交流人数222人(其中校长8人),交流人数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7.2%。2018年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更改交流轮岗办法,变更交流轮岗顺序(县内竞聘,校内直聘、校内竞聘、学区内跨校竞聘,让优秀教师有更多机会),通过竞聘上岗交流、教育集团校内交流、特级教师岗位交流、安置性交流等多种形式,共完成跨校竞聘总人数248人(县直学校到偏远农村学校9人),占本年度应交流人数的24.2%。出台了《阳信县中小学校交流轮岗校长教师调配管理暂行办法》,破除了县直学校和乡镇学校之间的交流体制障碍,理顺92名教师县乡编制关系。2018年公开选聘6名中小学校长,交流19名校长,完成校长职级评审认定和职级薪酬发放工作,2018年度发放91名校长(党组织书记、副校长)职级薪酬170.4万元。

五是健全教师激励机制,落实教职工合法权益。自2018年起实施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以农村义务教育学区为单位,10个学区不分学段和学科各设立1个特级教师岗位,面向全县中小学教师公开竞聘,其中有7个学区成功设立农村特级教师岗位,有2名县直学校教师竞聘到农村特级教师岗位,落实农村学校特级教师享受专项补贴每人每月300元。严格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2300名教职工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参加工作当月即享受200元,以后每增一年增10元,目前人均月乡镇工作补贴430元,最高达630元/月。按照高中每人每月500、初中每人每月400、小学每人每月300元标准落实班主任津贴。落实了乡村教师体检制度,将每年的9月份定为健康查体月。深入实施“三名”建设工程,联合浙江大学举办“阳信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训班”,出台《阳信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实施新教师职初培养工程,加快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对新任教师开展培训,阳信县入选“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员3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5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