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专业建设水平提升计划,深化课程改革,开展“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以及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形式,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等重大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要求,将职业教育摆在教育强省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大格局中系统谋划布局,一是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近三年,教育财政经费增量均向职业教育进行了倾斜,每年的省级财政投入保持在3亿元以上,逐步提高生均经费拨款水平,切实保障学校办学经费。二是全面规划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扎实推进包括技工院校学历教育在内的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本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推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三是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人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四是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意见》,通过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全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推进,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共享,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不断增强,培育一批办学理念先进、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示范性优质职业院校,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优化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
健全专业设置与调控机制,建立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和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状况报告,研究探索以专业评估结果为基础的职业院校排名机制,健全人力资源统计、预测、供求信息发布制度,重点建设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着力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扶持农林牧渔地矿油和涉海类等艰苦专业,引导职业院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全省建设200个左右中职品牌专业、200个左右高职品牌专业群,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
在每年度的高职专业设置中,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需求,推动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全省高职备案3492个专业点,停招、撤销、调整105个。推进高职品牌专业(群)建设计划,立项125个品牌专业(群)。在项目安排、经费保障等方面优先向应用型专业群倾斜,支持职业院校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品牌专业,示范带动全省应用型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以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抓手,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着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现双主体协同育人。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支持领军型企业、高水平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牵头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教集团,积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育链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认定一批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承担国家“十百千”产教融合试点,认定一批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学校和企业。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将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生产标准、真实项目融入日常教学,广泛开展订单式、冠名式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有机衔接。建立院校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聘请能工巧匠进职校,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政行企校协同培养教师,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技术研发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实施德技双优10万“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建设“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导师库,首批42名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入选。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积极推动1+X(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目前我省共有8所应用型本科高校、38所高职院校和26所中职学校参与试点,大力促进学生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推动教育链紧密对接产业链,144个项目成为省试点,32个单位承担国家试点,83所职业院校、近400家企业参与,其中,面向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的试点项目136个、在岗学徒6800余名,占全省学徒人数的93%。
四、借鉴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依托山东与澳大利亚南澳州、德国巴伐利亚州、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德国手工业者协会、德国焊接协会和鲁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研讨活动等交流合作平台,支持职业院校有计划地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举办合作办学项目,系统学习国外先进办学模式,探索推广“双元制”教育,建设海外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等。
将职业教育摆在教育强省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大格局中系统谋划布局,紧紧围绕破解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突出矛盾,推动省部共建山东省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人才培养、“双师型”队伍、产教融合、办学制度、保障机制、管理体制、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创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