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传统招生中家长现场集中排队、耗时过多、往返多次、焦虑投诉以及材料造假等问题,潍坊市教育局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一次办好”,特别是2018年以来,积极争取5个部门的18项数据共享,并依托“互联网+招生”重塑入学流程,实现了义务教育入学“零跑腿”,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变为主动服务学生和家长的过程,招生效率更高效、招生过程更阳光、招生结果更透明,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互联网+招生”重塑入学流程 义务教育报名实现“少焦虑”“零跑腿”
潍坊市教育局深化服务思维,从改革入学流程入手,以“互联网+”为依托,将原来传统入学报名中的“排队、登记、现场确认、录入”,调整为“网上信息采集、政务数据共享校验、网上报名、录入确认”。目前,高新、奎文、寒亭、经济、滨海等五个区和开发区的义务教育招生平台实现了“招生政策宣传-网上信息采集-线上信息审核-短信反馈审核结果-确定就读学校-自动分配学位-随机自动编班-在线生成入学通知书”等多功能于一体,通过义务教育招生从政策宣传到领取录取通知书的“一平台通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零跑腿”,大大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有效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早起排队报名等现象成为了历史。
同时,通过入学报名流程重塑,对招生风险实现了精准预判、提前应对,特别是通过家长报名材料准备、入学矛盾化解、学校审核报名材料、教育部门和学校招生预案“四项前置”,让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做好材料准备、审核把关及入学方案精准决策等工作。其中,仅入学报名信息采集的前置就解决了传统报名中的诸多问题,如报名周期短、材料准备不全;审核周期短、材料审核不完;审核材料多、个别无法辨识真伪;生源预估不足,无法做到预案完备,针对生源激增等突发状况预留给学校、教育部门调整解决时间不够;家长集中排队、易引发群访风险等问题,大幅提升了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感。
“互联网+数据共享” 招生资格审核工作实现提速增效
以往义务教育招生需要家长提供户籍、居住、工作等相关证明材料,材料的审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今年3月份起,在潍坊市大数据局的支持下,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公安、住建、人社、市场监管等5个部门,历时三个月的共同努力,实现了人口信息、户籍信息、户籍关系、不动产权信息、无房证明、社保证明、个体工商户登记信息等18项数据的共享和自动审核、比对,率先打通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入学报名材料通过网络自动审核,在极大地减轻教育部门和学校审核入学报名材料负担的同时,最大程度地确保了报名材料的真实性,有力助推了诚信城市建设。同时,明确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实际办理程序复杂繁琐且有关单位无法证明或者可以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的材料一律取消,不再由家长提供,让“一次办好”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互联网+数据应用” 推动招生工作更加阳光规范
一是推动招生工作更加公平透明。目前,全市有15个县市区的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实现了网上“一次办好”,家长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完成入学报名,并通过网站或手机查看每个学校的招生结果,真正让招生工作的各程序、全环节处于群众监督之下,招生过程更阳光,招生结果更透明。二是推动招生工作更加规范高效。今年仅奎文、高新、寒亭、经济、滨海五个区和开发区,平台注册用户达47570人,通过线上信息采集31353人。其中,提交身份证进行认证的有33706人,通过公安接口系统实名认证通过28912余人,通过率85.78%;户籍校验33576户,通过率63.06%;通过不动产登记数据校验大产权房18503套,通过率86.47%,同时完成了对6万多人房产证明的查验。信息采集学生数占报名学生的98%,数据精度达95%以上。三是推动大数据应用更加精准科学。充分挖掘和利用招生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作为教育改革重要决策依据。依托“互联网+数据应用”,不仅为顺利完成招生录取工作提供支撑,还为学校后续电脑分班、新生建籍等提供了精准数据参考。同时,通过深度挖掘适龄儿童的区域分布、家长年龄及教育程度分布、生源来源、区域生源流动等数据,提前预判下一年招生趋势,为招生片区调整、新建学校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等提供科学决策。例如奎文区根据公布的招生片区和家长的意愿,兼顾男女比例等因素,实现了报名后系统自动分班、均衡编班,有效避免了学生和家长择校、择班现象,营造了更具活力、更加良好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