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梁山“一乡一策”建设周转房让教师安居乐业
发布日期: 2019-03-27 07:39 浏览次数:

为全面改善城乡教师居住条件,解除教师后顾之忧,济宁市梁山县高度重视“教师安居”问题,以改善全县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住房条件为重点,着力缓解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矛盾,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在城区建设成片教师公寓、在农村因地制宜建设教师周转房等渠道稳定县域教师队伍,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科学规划建设城区教师公寓

为改善县城区及周边街道中小学校教师居住条件,2015-2017年,梁山县投资8.9亿元,建设占地167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1764户的教师公寓。由县政府统一组织开发建设,成本价供给全县中小学教师使用,提高教师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

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教师周转房

针对乡镇乡村教师先行试点周转房建设。2016-2017年期间,在部分农村中学开展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在韩垓镇、拳铺镇、黑虎庙镇、赵堌堆乡、寿张集镇等五个乡镇初级中学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教师周转房114套、建筑面积1.46万平米,有效解决228名教师的居住问题。

全面开工建设县域乡村教师周转房。2018年初,根据梁山县城乡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县政府规划用三年的时间分三步,完成全县13个乡镇(开发区)教师周转房建设任务,彻底解决乡村中小学教师居住问题,让乡村基层学校,特别是黄河滩区、湖区学校(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能稳定住老教师、留得住新入职年轻教育人才。2018年到2019年,共投资9800余万元,在赵堌堆乡、小路口镇、馆驿镇、大路口乡、黑虎庙镇、马营镇、小安山镇、韩岗镇、拳铺镇(拳铺)9个乡镇建设了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户型为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乡村教师周转房448套,有效解决了896名教师的居住问题。

五原则保障县域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

在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作中,坚持“一乡一策”原则进行选址、规划和建设。根据每个乡镇及教师住房需求情况,聘请设计院,为每个乡镇逐一制定一套选址、规划和建设方案,特别是在选址过程中,因地制宜,将建设地点分别选在了学校校园内、乡镇驻地、社区等区域,既能保证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符合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又能保障乡村教师生活出行便利。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建设、统一交付”的“五统一”的原则,保证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程序规范、设计合理、质量优良、按时交付使用。

在完成乡村教师周转房工程建设后,坚持“拎包入住”原则进行集中监管。统一采购必要的室内生活设施,确保每位老师拎包即可入住。乡村教师周转房的所有产权均属于辖区乡镇政府,由学校代表政府进行统一的动态管理,教师只有临时使用权。同时,在乡村教师周转房分配管理工作中,坚持按需分房(优先保证支教大学生、轮岗交流教师、新入职无房教师、特困教师的居住),并实行动态流转。

在全县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作中,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县政府将建设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列入了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和全县重点工程,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梁山县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全县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作。在周转房建设过程中,各乡镇项目部推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县委督查办、政府督查室全程跟踪督导,强力推动工程建设进度;监理、质检等部门,全程监管建筑工程质量,打造优质工程。

在教师周转房建设资金筹措方面,坚持“县乡共建”的原则。由于建设数量多、任务重、资金压力大,梁山县通过先城区后乡镇分期分批方式逐步进行建设。采取以乡镇政府自筹、县级财政予以奖补、县乡共建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全力保障全县教师周转房建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