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潍坊工程职院“三结合”培养士官生
发布日期:2019-02-15 14:25 浏览次数: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定向培养士官地方院校,坚持把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作为最关键、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在“进”上下工夫、在“入”上求实效,构建起了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常态化延伸的大教育格局。

一、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强化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积极与火箭军士官学校对接,统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全面形成满足士官成长需求的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完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的“教辅结合”机制,成立思政课和“军事理论课、军事共同课、军事技能课”课程协同小组,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定期组织课程教学研讨,促进思政课堂和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注重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开设“士官培真讲坛”,深入开展“三个半小时”活动,增强时事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士官生成长期需求,组织“传承五四精神、争做新时代军人”“绿色青春﹒起航潍工”“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催生士官生爱党爱国、向往军营、励志建功的革命情怀。创新实施“班级导师制”,将每周四定为士官生理论学习日,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大理论创新观点,结合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人和事,由导师采用“小班化”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和演讲辩论,引导激励他们自觉追求先进理论、坚定理想信念,使学生从鲜活的事例中进一步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是推进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科学指南,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航标”。

二、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当前,青年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思想敏锐活跃,已不满足于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为此,学院在推进“三进入”的过程中,注重把政治理论课堂向校外拓展、向社会延伸,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充分利用与火箭军士官学校的“同城”地域优势,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士官学校王晓霞教授来院作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精神宣讲辅导,共同组织军地院校学习交流会,学习王忠心“兵王”先进事迹,激励士官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学期组织野外军事训练活动,把政治教育、传统教育融入军事综合训练内容,利用五一、十一假期,安排士官生赴部队体验军营生活,与部队零距离接触,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坚定矢志军营、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士官生赴沈星纪念馆参观学习,定期赴烈士陵园祭扫悼念,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帮助士官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在筑牢第一课堂、创新第二课堂的同时,积极探索网络课堂,推行“互联网+课程思政”,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新模式。强化思想性、突出时代感,把“微”系列新媒体资源嵌入思政课,利用“先电教学平台”,建立专题教育授课“教案库”、“红色潍工”音视频资料库,引入名师名课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微小化、即时化和无界化。建成“‘理’上‘网’来”和《形势与政策》课等大型互动公众平台,开展师生互动交流,搞好在线答疑,及时帮助士官生深入了解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理论前沿。将“短、平、快”的移动通信终端信息作为走进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新阵地,打造以微信、微博等新媒介为载体的网络平台,成立新媒体联盟,开设“砺剑潍工”微信公众号,每个士官班都建立微信群、QQ群,依托老师和学生双向定期上传时政新闻、红色文化、军事操练等,使思政教育的精髓转化为学生喜欢看、教育意义强的视频、图片、新闻等,努力让正能量占领士官生的课外阵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