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营市东营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发展思路,不断创新举措、积极开拓路径,由区政府与山东蓝海酒店集团(以下简称“蓝海集团”)合作共建东营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走出了一条“政企共建、校企一体、产教融合、产学结合”的改革创新之路。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合格毕业生2万余名,就业率达100%,其中144名进入企业管理层,毕业生入职企业满意度达97%。
一、校企共建项目平台、构建协同培养新体系。-是共建招生就业平台,实现入校即入企。与蓝海集团实行一体化招生,实现招生、招工同步,实习、就业一体,毕业生在蓝海集团就业率达100%。二是共建协同培养平台,实现教育培训一体。蓝海集团全程参与办学过程,双方共同开展课程开发和学生、员工培训,搭建完整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三是共建师资共育平台,实现师资共享共用。组建180人的专兼职教师资源库和50人的能工巧匠库,2018年由蓝海集团开展教师技能提升培训10期,由学校开展蓝海集团训导师和实训导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320人次。构建了“双岗互聘、双向兼职、双向培养”的师资共享共用机制。四是共建实训资源平台,实现教学生产一体。蓝海集团投入2400万元在校内建设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将集团文化、管理体系等融入教学和生产过程,建立了完善的“以学促产、以产养学、产学结合”运营机制。五是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教学研发一体。建立“信息共享、技术共研、集团验证、集中推广”的研发和应用体系,有力推动学校教学内容革新和集团产品更新换代。
二、有效平衡人才供需,开创精准培养新机制。根据人才需求规划确定培养规模,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施“校内学习、校内真实项目生产实践、校内轮流轮岗生产性实训、分方向培训、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就业”六步培养模式。适时根据集团对急缺人才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新开设中餐烹饪、酒店管理等集团急需的旅游服务类专业。利用校内智选餐厅,开展真实场景下的生产实训,建立“分类分层分岗”培养体系,企业参与考核,提高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积极对接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在生产实训完成后,选拔优秀学生组建鲁菜、川菜、法餐等技能订单班,校企协同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精准化,提升了育人质量。
三、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共赢新模式。一是将企业资源转化为学校资源。蓝海集团整合所属全国各地70多家星级酒店,将所属酒店作为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保障了岗位教学的需要。二是将企业的原料供应转换为商品输出。将蓝海集团建有的6000多亩蔬菜等原料供应基地,作为学校生产性实训的原材料保障,建立“集团原材料供应一学校初步加工一学校成品制作—集团销售”的生产链,学生的实训产品走向酒店,转换为良好的经济效益,年创收2400万元。三是将技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校企共建的“菜 品研发中心”,作为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升级、员工培训的技术平台,每年研发30多款新产品,创收近500 万元,成为集团新技术的孵化器。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稳定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同时,集团将节约的人力资源成本和职工培训成本投入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生产操作规范、技术研发以及人才培养标准和管理体系,持续优化人才链。校企双方将需求和发展紧密对接,将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促成价值交换,构建了完善的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真正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