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媒体聚焦
【教育家】山东:用“活教材”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发布日期: 2019-10-12 18:27 浏览次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思政课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阐述了上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如何上好高校思政课?如何做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山东省一直致力于探索“标准答案”。

厉害了,我的高校思政课

推动思政课入脑入心,必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几年来,山东省始终秉持“思政课是高校第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第一院”的建设理念,积极探索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用好资源,使之成为思政教育的“ 活教材”。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年,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一场名为“以青春歌唱祖国”的网络拉歌在山东艺术学院“开唱”。经典爱国歌曲正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通过传唱经典“红歌”,引导广大师生提振自律自强、奋发有为的精气神,而MV的拍摄制作,就是一堂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政大课,很好地引领了学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2019年7月27日,济南市商河县郑路镇褚集小学语文老师伦学冬,在烟台金沙滩公园旅游景区为救一名11岁男孩献出了宝贵生命。8月5日,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下发《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伦学冬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深入开展向伦学冬同志学习活动,广泛宣传伦学冬同志的先进事迹,认真学习伦学冬同志的高尚精神,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山东省还通过开展“同城大课堂”将省内各地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等重大历史题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思想政治理论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魅力型”思政教师,做学生的“ 活教材”。“老师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课讲完了,学生没睡醒。学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睡醒了,课没讲完。”这略显偏激的段子,不无真实地道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上的尴尬。思政课到底怎么教,才能做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怎样让思政课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山东省高校的思政课教师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她把思政课上成了网红课,外校学生都跑来蹭课。”她就是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张家惠。她讲课向来不囿于课本,从政治形势、学术著作、传统典籍到当下正火的电视剧,都会出现在她的课堂里。《琅琊榜》火的时候,她就曾将其引入课堂,从梅长苏“麒麟才子”的称呼讲到中国古代文化图腾。张家惠喜欢听相声,课上会时不时抖个包袱,逗得同学们一笑。她希望课堂能够为学生解答现实的各种疑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怎么教?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岳松有自己的“独门秘籍”。讲授“一带一路”专题时,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如何帮助巴基斯坦山区小姑娘解决缺电问题的小故事,情节百转千回,巧妙融入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困境和破局的关键,让学生如同玩游戏一样,在“打怪升级”中解决问题。有学生笑谈,岳老师喜欢提问,动不动就是“人生三连击”——学“形策”可否助力找工作?学“形策”可否告别单身不寂寞?学“形策”可否指导创业提升自我?有趣的设问恰到好处地挠到了学生的“痒处”,不知不觉间,学生对党政方针政策产生了亲切感。经过这样的“故事化课程设计和“有温度”的教学,岳松欣喜地发现,课堂上学生们重新抬起了头,目光重新回到了老师身上。

盘活资源,打造“四位一体”思政教育新格局

基于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山东省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校思政教育一体化,即从学科结构、教学内容、目标设定、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明确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思政教育不是思政课教师的“专利”,而是所有教师的责任,鼓励“盘活资源、活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2016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在所有中小学校全面推进思政教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基本形成“人人重视、全员参与、全科落实”的思政教育新体系,逐步构建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思政教育新格局。

营造立体化思政教育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有机融合,将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各种德育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成立学科德育专家委员会,每个学科分学段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德育方案;制定德育优秀课例评选方案,开展德育优秀课例评选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德育活动,全市121处场馆免费开放,惠及500多所中小学校、50多万中小学生。学校为主体、社会场馆补充、示范基地提升的“金字塔”立体化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拓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创新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出台《烟台市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建立家庭教育总协调员制度,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班;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每年举办“家庭教育系列公益讲座学校行”活动100余场,受益家长达20余万人;在胶东在线、烟台晚报等媒体开设“七彩课堂”“达人父母”等10余个特色专栏,为广大家长提供交流平台。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营造良好德育环境。积极争取街道办事处、村委会、企事业单位及各种社会团体组织支持,建立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充分利用好社会课堂,调动各行各业服务教育、服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全员育人的有效机制。

创生资源,给学生有温度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为当今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以不同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学生主观世界进行改造,培养出身心健康、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胶州市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在“全员参与、着眼发展、重在预防、及时干预”理念的引领下,创新构建了“五全”工作法,即全过程指导、全天候呵护、全员化参与、全方位合作、全区域推进,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符合学生实际,从而取得更好效果。

成立“胶州市青少年健康成长指导中心”。2016年,胶州市制定出台了《胶州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师资队伍、资金投入、体系建设、指导评估等方面作出全面要求。秉持“预防为主”的教育理念,胶州市立足课堂主阵地,开发了全学段心理健康课教案及课件,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课以及学科教学渗透等途径,不断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全面推进心理咨询室建设。截至2018年,胶州共有星级心理咨询室97处,占全市学校的92.4%,基本实现了心理咨询室全覆盖。教体局心语热线开通以来,每年平均接听电话540余次,接待来访者面询40余人次,随着学生家长求助意识提高,以及良好口碑的扩散效应,心语热线每周实际接线时长不断上升,真正成了一条为学生家长排忧解难的“热线”。

启动“ 班主任培训工程”。 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全市班主任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目前已培训两期共1200余人,占全市班主任总数的57.1%。截至2019年1月,全市学校共有二级心理咨询师97人,三级心理咨询师395人,另有344人于2018年通过胶州市教体局自行组织的结业认证考试,获得胶州市心理健康辅导员证书。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断壮大。全方位引导家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截至2018年5月,已先后开展八届“ 家庭教育咨询大集”,累计接受家长咨询17500余人次;开展心理讲堂进社区3次,累计受众400余人次;2018年下半年,开展心理讲堂进校园( 家长讲座)22场,累计受众3900余人次。

开展“心理讲堂进校园”活动。 先后以“订单式”服务,向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送课397次,全面实行校际课程共享,教师交流、心理咨询设施开放。此外,教体局还与政法委、妇联、团委、卫计委等单位共同成立了胶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与妇联联合开展父母学堂等,将心理健康正能量向全市辐射,滋养更多家庭,惠及更多群众,造福更多青少年。(记者 李香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