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互联网+思政”教学团队准确定位改革靶向,在“三维”双向互动的运行机制中,推动“互联网+思政”的教学改革从单一的教学方式改革走向融内容、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改革,从实体、网络两课堂并行走向融“实体+网络+实践”为一体的系统化改革,使思政课创新的改革特色更加鲜明,效果更为突出,运行更为完善,涵盖更为全面。
“三维”双向互动,指实体教学、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三课堂之间构成的正反两个方向的循环融合路径。在“实体→网络→实践→实体”的正向循环中,其一,推进“实体课堂”进“网络”:将部分思政课程基本知识录制成(或引进)微课、慕课,传入网络课堂供学生网上自学;课堂教学遗留的疑难点或热点放入网络板块进行讨论。其二,推进网络课堂进入实践:其中在课堂实践中,设置“单元秀”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以各种实践形式如演讲、表演、辩论等,总结、展现并检验网络讨论内容及成效;在课外实践的主题设置上,推动网络课堂中话题讨论模块的设计与实践教学调研主题密切结合,在单元话题讨论成果的提炼中形成实践调研成果的理论基础。其三,实践教学回课堂:根据要求,思政综合实践课的首周、末周都要回到课堂进行;实践教学开题部分的选题介绍和最后一周的学生成绩点评都要注重将实践主题与实体教学、网络课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进行对比性分析。
在“实体←网络←实践←实体”的逆向循环中,其一,推进实体课堂进实践:课堂讨论的疑难问题接入思政综合实践主题选题范围以进行继续研究;注重情景式教学的创设与实践,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长廊说”等形式打造穿越式教学空间,推动课堂教学进入体验式。其二,推进实践教学进“网络”:实践教学的调研主题先在网络讨论中进行讨论;实践教学的各种成果,以自制课件、论文、调研报告、微电影、情景剧、辩论赛等各种融媒体形式进入“网络”,成为网络教学成效模块的新资源。其三,推进“网络教学”进实体课堂:技术上,利用网络课堂的投屏功能,通过观看视频、“翻转问答”“弹幕互动”、竞技答题等,将部分网络教学资源搬入课堂,构建有利于实现师生学习、互动、监督、管理、评价等功能的运行及保障机制;设置特定教学环节推动实体课堂与网络教学的内容衔接,其中在课堂预习环节定时检查网络自学的学习情况;在总结环节,设置“单元说”,加强第一课堂对整个教学单元各个教学专题的网络教学效能的引导、监督和检验;在答疑环节,推动实体课堂对网络课堂话题讨论情况的及时回应,完成对网络自学过程中重难点问题的辅导答疑。
山东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推动从引进—合作阶段走向打造自我独特模式的新阶段,也推动了学生“角色”的转变, 使学生“学习—体认—研究—传播”思政意识形态的软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有了实体与网络两课堂的积累,学生的思政综合实践成果令人欣喜,颇有建树的调研报告频频涌现,学生已发表实践论文2篇,还有数篇在投稿修改中;一些学生的微电影成果参与了“我心中的思政课”等大赛的申报。融媒体资源的使用和自媒体资源的开发,使学生从教育受众转为新时代的传播者和创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