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介 张萍,1968年出生,现任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局局长。曾荣“获全国十佳小学校长”“2009年度全国名校长”“山东省2008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提名奖”“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首批科研创新校长”等荣誉称号。 作为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集中地,天桥区一直承担着他们子女就学的重任,但随着外来娃入学人数的逐年攀升,天桥教育的承担能力逐年下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孩子一起 在爱中快乐成长 “2012年是个分水岭,当年全区外来娃的比例一下子达到了57%,这个数字代表着全区的教育资源空间已全部被榨干。”57%,这个数字让天桥教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让3月刚刚成为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局局长的张萍意识到,天桥教育必须把外来娃入学作为一个课题来攻克。同年9月,全区启动了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研究课题。 外来务工子女在设施完善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没有学位,一切都是空谈!”于是,张萍带领一班人开始逐校调研,哪个能加建,哪个能改扩建,哪个还能再挤出一间教室,挖空心思创造学位。直到2015年,“地主家”真的没有“余粮”了!由于天桥教育的“无力解决”,近千名拟到天桥来上学的孩子无学可上,因此造成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群访。那段时间,区教育局的大门天天被堵得水泄不通,最严重的几天工作人员被堵在局里回不了家。 “刻骨铭心!一个个适龄孩子无学可上,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区教育局局长张萍告诉记者,从那刻开始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出有效办法,让每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孩子“有学上”,而且还要“上好学”。 外来娃扎堆天桥10年间从10%增至57% 在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上,济南市一直都是一种敞开怀抱的姿态。 济南锦苑学校开展“爱让锦苑更美好”主题教育活动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家的温暖 早在2003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基础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流入地政府负责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基础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同年,济南市便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 那一年,天桥区初中在校生为13242人,小学在校生为28395人,合计41637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4163人,仅占全区中小学学生总数的10%。 10%,这个数字对于天桥教育来讲并不为难,因此,只要能提供点证明材料的孩子都能保证入学。然而,随着济南“北跨”发展战略的推进,天桥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特别是服装、果品、小商品等批发市场的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前来寻求就业机会。再加上天桥区生活成本相对偏低,也吸引了在其他区务工的外来人员在天桥租住生活。 以上因素相加,让天桥区的外来娃数量逐年攀升。据统计,2010年外来娃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比例达到了45%左右,而到了2012年,这个比例一下子变成了57%。 57%,这个数字让天桥教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学校的承受能力处于“崩盘”的边缘。2012年9月,天桥区启动了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课题研究,主要工作就是为外来娃入学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指导全局规划。 根据课题组提供的一组数字,2012年全区解决外来务工子女人数为3242人,2013年是3736人,2014年是3757人。其中,在2013年调查统计中,省定小学班额为45人,结果全区小学一年级共113个班中,约100个班超出省定班额,其中60人以上的有4个班。 以上数据显示,教育资源出现的供需矛盾,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天桥教育的上空,一场“暴风骤雨”正在袭来。 2015年招生工作“崩盘” 成立“过渡校”全力接盘 那几年,为了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外来娃能入学,天桥区教育局除了改扩建学校外,还通过挤占学校功能室、扩大班额等“寅吃卯粮”的办法挖内部教育资源的方式满足入学需求,但治标不治本。到了2015年,伴随着济南“零择校”政策的出台,天桥区各学校的学位到了临界点。 家长的诉求其实很简单,不挑学校,不挑位置,只要孩子能上学就行,但还是那句话,“没有学位,一切都是空谈,关键还是要造出学位来。”张萍说。 怎样才能造出学位来呢?在一次招生研讨会上,一位校长说的“泄气话”竟然让张萍看到了希望,“怎么可能解决,学校已无学位可塞,近千人又不是一个小数字,这可是一个正规小学的体量!”“既然这是一个学校的体量,那我们就找出一个学校来,让孩子们先有学上。”张萍说。 经多方搜罗,原本已经废弃的泺新小学进入了张萍的视线。2016年,天桥教育局仅用4个月的时间便将学校重新翻建,作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临时“过渡校”,保证孩子们“有学上”。 “泺新小学的办学规模是24个班,当年一年级招了23个班,一千多个孩子全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8月初,校长郑研临危受命,连夜组建干部和教师团队接管学校,9月1日,1035名学生全部按时、有序、安全开学。看着一位位家长高兴地将孩子送到学校,郑研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告诉记者,学校在行业内有个外号叫“炸药包”,千余名孩子全是一年级,想想谁都害怕,但教育人有教育人的责任,所以学校把一切工作做细,仅早上入校这一项工作就拿出三套方案,一定要确保学生安全,完成区教育局赋予学校的职责。 24个班的教学规模,一年级23个班,1035个孩子全是“新市民”子女……细数济南教育史,恐怕这样的学校仅此一家。但让孩子们没有变成“留守儿童”,在济南跟随父母一起生活,泺新小学成为当年天桥教育解决民生的最大“功臣”。 外来务工子女与妈妈们一起过妇女节 让张萍感到更踏实的是,那一年没有一个家长因为孩子上学上访,也没有一个家长因为泺新小学而投诉。区教育局的大门再也没被堵过。 2017年,天桥区小学六年级毕业124个班,学生共计5710人,这与2017年近8000名市民子女及随迁子女入学相比,仍存在巨大缺口。为让更多的随迁子女能够入学,天桥区教育局在泺新小学“过渡校”的基础上,不等不靠,多方协调,将原济南第十三职业中专改造为汇贤小学,并积极争取济南市技师学校北校区,让这两个“过渡校”发挥作用,增加安置学位2430个。 “过渡校”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成为天桥教育重新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满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创新之举。据统计,3年来,3所“过渡校”共解决入学需求2745个学位,让天桥区所有符合政策的随迁子女全部按时入学。 2018年8月,随着周边新建学校陆续投入使用,完成过渡使命的泺新小学已成功将学生分流,随后的两年内另两所“过渡校”也将分批分流,让学校的发展步入正轨。 “说是创新之举,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作为教育人必须保证孩子先有学上,才能有资格考虑让他们上好学。”张萍表示,全区的教育配套建设正在全力推进,仅2017年就改扩建学校6所,加固学校1所,新增班级42个,新增学位1960个。“不久的将来,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过渡校’将退出天桥教育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历史舞台。”张萍说。 人性化一站式“量化赋分” 阳光透明保证公平公正 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难题过程中,除了增加学位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天桥教育人也一直在努力破解,那就是如何保证入学过程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经过充分调研,天桥教育最终给出的答案是“量化赋分”。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健康成长 所谓“量化赋分”,就是把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所需“五证”内容细化,本着保证长期在天桥稳定居住长期在济南合法务工的人员子女优先入学的原则,将每个指标赋予一定分数。随后,天桥区根据全区剩余学位及赋分情况统一划线,达到全区统一录取线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可以网上填报“志愿”,各个学校将视本校的空余学位,由高到低“录取”,确保长期在天桥区居住、长期在济南务工的随迁子女优先入学。 2012年,天桥区的16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定点学校主要承担外来随迁子女入学报名登记工作,有入学需求的外来人员就近到定点学校递材料,然后由学校根据材料“量化赋分”,再根据分数高低确定入学名单。 清河小学便是当时的学校之一。“一到招生季,招生教师要忙活一个暑假,时刻等着家长来交材料。特别是,刚一公布招生时间,家长便提前3天开始连夜排队,家长麻烦,学校也头痛。更为关键的是,这个过程很难辨别家长递交材料的真实性,招生的公平公正很难保证。”清河小学校长王延明说。 2014年,天桥区设计并使用“天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报名平台”,推动招生工作的公平操作;2015年,为了减少家长来回奔波,同时也为学校解套,并保障赋分的公平公正,天桥区开始实行集中赋分,实现“一把尺子量到底”。招生平台的使用和集中量化赋分确保了招生工作的公平、公开、阳光。 平台面向社会开通,招生流程全部在网上实现,网上报名、网上赋分、网上划线、网上录取、网上核算,招生进程实时跟进。“这极大提高了招生工作效率,招生平台改变了过去数据不断更新给全局统计带来的种种不便,从根本上把市民子女的招生数据在报名之初就进行了较为准确的统计,为后来的随迁子女录取工作打下数据基础。”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魏菲说。 为确保赋分标准一致,在赋分前期,区教育局多次组织赋分人员就赋分标准和赋分平台进行学习和统一,赋分过程中,三人一组,职责明晰,每日核验,工作人员与家长当场签字确认,极大地保障了赋分流程的公平和公正。 魏菲介绍,如同高考阅卷一样,赋分人员只有模拟测试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虽然那一年有近千名随迁子女由于学位原因无法录取,家长们也通过各种渠道表达着自己的诉求,但始终没有一名家长对赋分分数提出质疑。 集中赋分免去了家长的奔波之苦,但是仍有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有限额,晚到没学上”,每每赋分时节,总会有家长提前24小时前来等候赋分。 “2014年开始,我们专门编写了一份‘入学攻略’,把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相关问题全部纳入其中,并将这本小册子提前发放至每一位幼儿园大班家长手中,同时制作13版微信温馨提示,制作随迁子女入学动画版报名流程,分批次对招生流程、政策、报名时间地点宣传。”魏菲表示,即便是这样,家长还是会提前排队,有一次还差点把赋分点的门给挤坏了。 于是,2017年,天桥教育又进一步改进,推出了网上注册提前预约的方式。 家长在进行量化赋分前,可以在网上预约赋分的时间和地点,随后再现场赋分。这也彻底改变了集中进行量化赋分时家长彻夜排队、赋分地点人山人海的情况,促使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录取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在预约功能基础上,今年,天桥区教育局又对每天预约人数合理分配,同时开展市民子女的房产户籍验证工作。在学校对市民子女进行现场确认期间工作人员将市民子女数据从平台导出,与区公安分局等部门联动,将全区市民子女的户籍一一进行验证,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维护了正常招生秩序。 “爱生学校”全纳教育 一视同仁让孩子“上好学” 在堤口路上有两所邻居学校,两校之间仅有“一站路”的距离,但两所学校的教育生态,却随着全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堤口路小学校长段辉介绍,以前学校赋分时,学校可以直接把分数高的好生源留下。平台统一集中赋分后,由于学校旁边就是山东科技大学,周边租房费用高,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分数高的会优先选择就近入学,所以学校最后收到的学生赋分都比较低。这一高一低的落差,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考验。 而博文小学却恰恰相反。学校副校长孙霞介绍,学校赋分时,学校接收的孩子都是其他学校选剩下的,有很多孩子不住在附近,给学校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但是集中赋分后,由于学校附近有市场,房租还便宜,结果吸引了很多高分生填报。 目前,堤口路小学的外来娃占比为51%,而博文小学则达到75%。 “现在天桥已经没有什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之分,每一所学校只要有学位,就要无条件接纳孩子,并且全力以赴为孩子们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张萍说。 在爱生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堤口路小学专门设计了一系列德育融合活动,通过开笔礼、开展班会“我的家乡美”、到大学去开运动会等工作,培养外来娃和本地娃共同的归属感。 “我的孩子是2015年入学的,最后被堤口路小学录取。”家长亓小菊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学前教育,入学之后孩子识字、写字都很困难,但班主任老师从没有嫌弃过孩子,经常鼓励孩子大声地朗读课文,并把孩子安排在教室的最前列,随时关注孩子的听讲情况,有时还给孩子单独辅导。同时,学校的“爱之堤家长学校”还经常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到校开课。她现在教育孩子的方法改进很大,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在博文小学,学生75%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长大多忙于生计,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更不要说花钱给孩子上什么特长班。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让孩子多样发展的重任。校长孙敏告诉记者,在坚持书法特色教育的基础上,学校专门自主研发了在线选课系统,并开发了60多门社团课程供孩子们选择,让孩子们在学校内就能学到书法、乐器等特长,让这些家长顾不上的孩子也能全面发展。 这是发生在堤口路小学和博文小学的故事,也是天桥各学校从“爱生”到“品质”不断发展的缩影。 目前,天桥区每一所学校都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特色课程。其中,北坦小学打造的“全天候课程”,让学生每天在不同的时段上不同的课程,“节日课程”更是孩子的狂欢节,每个主题盛会都为学生开启了一片天地;芙蓉小学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社团课程,舞蹈社团、足球社团、魔方社团、萨克斯社团……同时,各学校还开设了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六年级毕业课程,并普及了阳光体育大课间,开发了艺术气息浓郁的诗文操、彩球操、京剧操,创新了花样跳绳、篮球、排球、足球等传统运动项目,让每一个孩子每天享受一小时有质量的体育锻炼。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健康成长 从“无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一个个厚重印记背后镌刻着两个清晰的大字——公平。“公平,不仅要补齐短板,让孩子们有学上,更需要给每个孩子适切的教育,让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张萍告诉记者,爱生教育就是让教育成果惠及每一个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