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潍坊科技学院搭建科研平台推进成果转化积极服务社会
发布日期: 2018-12-10 09:20 浏览次数:

潍坊科技学院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积极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完善科研制度,搭建科研平台,加强协同创新,推进成果转化,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完善科研制度 促进社会服务

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相关管理、奖励制度,强化应用技术研究,加强激励机制。修订《潍坊科技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明确技术服务的收益分配,进一步向成果完成人倾斜。修订《潍坊科技学院科研院所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结合社会效益的好坏明确成果奖励,将科技成果与经济结合的广度和深度作为考核教师科研业绩的内容之一,列入职称晋升、个人考核、评先推优、二级学院考核,提高广大教师和二级学院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校科研计划项目中,增设成果转化专项,支持已经完成的科研成果后续的推广转化,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搭建科研平台 支撑社会服务

学校所在地寿光市是中国蔬菜之乡,学校依托贾思勰农学院的人才优势和设备条件,建立了生物工程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潍坊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了中国(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9号厅,成为菜博会的一大亮点。依托化工与环境学院建立了环境监测中心,成为寿光市首家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为当地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推进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寿光市委、市府支持下,在校园内建设的寿光市软件园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软件产业园区。成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是全国首家针对蓝色经济战略建立的地方综合性科研机构。建成设施园艺、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等3个院士工作站,建有设施园艺、卤水资源高值化绿色综合利用、农圣文化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卤水综合开发利用、软件工程、山东省农业大数据软件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校内研究所19个。国家二级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农学思想与《齐民要术》研究会揭牌成立。连续举办九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促进了农圣文化和寿光蔬菜产业技术在国内外的传播和推广。

加强协同创新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产学研结合、派出教师及管理人员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力度。一是建立合作研究的立项、研发、应用、推广一体化成果开发模式。二是健全委托研究制度。提高接受企业、民间团体、协会委托的研究课题的数量,研究人员利用企业等单位提供的资金完成委托的科研任务,实行“合同研究”方式,有针对性的提供技术服务。建立了“一特色专业一研究中心,一研究中心带动一产业”工作机制,努力将学校的科技、知识、人才等优势转化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力,用实践行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今年来,学校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参与区域产业化发展平台建设,先后与山东省药检所成立了农药生物检测中心,与寿光市国际蔬菜博览会成立了植物工厂化克隆育苗中心,与山东寿光宇丰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了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寿光市禾万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农业土壤生态修复研究中心,与山东寿光潍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蔬菜花卉新品种繁育基地,校地校企共建研究机构达到14个。

推进成果转化 助力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推动应用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努力搭建校地、校企合作科研创新平台,使一批优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学校培育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鲁硕红”蔷薇通过山东省林木良种鉴定并进行了产业化推广,年产值1000万元。建立了设施栽培条件下,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栽培模式1套,为菜农提供了新的栽培模式。与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合作,将《韭菜高效组培再生体系研发》、《非洲菊工厂化育苗规程研发与推广》等横向合作研究最新成果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每年可为韭菜、非洲菊生产企业户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与江苏常州禾丰生化研究所合作,改造了橘小实蝇性诱剂甲基丁香酚的剂型,节省成本20%以上。成功选育出番茄、大葱新品种等20多个。河蟹育苗专用矿物质配方设计及生产工艺在湖北洪湖中试成功,为内陆河蟹育苗提供了有力保障。研制了灭杀地下害虫的设备,获得专利16项。编著的《蔬菜病虫害防治图谱》系列丛书入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建设工程体系图书”,由农业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联合出资免费为全国各农村书屋配送,现已再版7次,发行量30余万册。研制成功“蔬菜病虫害诊断防治实用专家系统(VDDS)”软件为寿光、潍坊、河北、新疆、江苏、沈阳、西安等地菜农诊断病虫害千余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