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教育扶贫
泰安市强化四项保障确保贫困学生有学上、不失学、上好学
发布日期: 2018-11-09 15:51 浏览次数:

泰安市强化四项保障确保贫困学生有学上、不失学、上好学

泰安市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让贫困家庭孩子有学上、不失学、上好学的目标,对接省“323”教育扶贫工程,以实施教育扶贫十项行动为主抓手,突出扶学校、助学生、提质量三个重点,既扶当前,又谋长远,着力构建教育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全力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加快落实。

一、完善机制,强化工作保障,确保教育扶贫抓得牢

坚持将教育扶贫列为“一把手”工程,实行市级统筹、县抓落实,市县乡校分别成立教育扶贫工作机构,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责任制,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责任科室全程抓,系统上下同步抓,强化考核严实抓。加强与扶贫、财政、民政、团委、妇联等的沟通联络,形成上下一体、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凝聚起共同推动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教育扶贫工作有关做法在《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泰安日报》等予以报道。

二、建好学校,强化基础保障,确保贫困学生有学上

一是加强学校规划建设,打牢硬件基础。将贫困村教育扶贫项目建设全部纳入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全面改薄”重点项目统筹安排,按照省定办学条件标准优先建设、强力推进,贫困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2017年新建、改扩建贫困村学校、幼儿园28个项目中,已完成13处,为6处学校购置了教学生活设备,累计投入2002.7万元。为东平县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091万元。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对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及时科学规划配套建设中小学校,确保贫困村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

二是加大教师倾斜力度,打牢师资基础。坚持对贫困村学校教师实行“三倾斜”政策。首先是招考补充倾斜,每年计划招聘教师尽可能多的安排到农村学校支教,尽可能多的安排优质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交流,尽快补齐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短缺学科教师;其次是培训培养倾斜,每年在国培、省培和市级培训中拿出20%的培训名额专门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组织各类教学名师定期送教下乡村、送教到学校、送课到乡村教师;再次是评职晋级倾斜,分开评审职称,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予以倾斜。单列乡村学校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选拔计划,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向乡村学校倾斜。去年以来,全市共安排1171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95名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与泰山学院、齐鲁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落实870名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累计送课980余节,教学研讨130余次,信息技术能力培训20多次,有力带动了贫困村师资水平提高。

三、精准资助,强化底线保障,确保贫困学生不失学

一是落实“双线包保”责任制,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推进落实以“乡镇—村—家庭”和“县级教育部门—乡镇教办—学校”为主的“双线包保”控辍保学责任制。市对县、县对乡镇的教育督导,均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督导指标,确保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学校积极入户劝告复学,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政府,由政府依法敦促学生所在村告知学生监护人,对拒不配合的家长,由政府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依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二是精准资助贫困学生,确保不因贫困失学。建立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帮扶与支持的动态识别、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依托建档立卡学生信息管理平台,精准落实各级各类资助政策,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资助服务,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全覆盖。今年以来,对全市11128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资助。一方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扩大义务教育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由15%扩大至30%,为6770名义务教育学校家庭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383.475万元,免除贫困家庭学生杂费、教科书费52.633万元;另一方面落实资助政策,为5883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学费补助856.757万元。积极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让所有贫困家庭孩子都能得到资助。

三是精准关爱贫困学生,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建立完善以关爱活动室为主阵地、以结对帮扶为主抓手、以志愿服务为主形式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行每学期开学两周内留守儿童登记上报制度,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在全市所有贫困村学校建成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94个,为留守儿童阅读、亲情联络提供关爱场所和便利条件;为贫困村全部798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1500多个,常态化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教师大家访活动、“师生结对帮扶”“生生手拉手”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常态化心理开导、思想引导、学习辅导。依托泰安市学生成长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市县乡校四级教育志愿扶贫服务网络,以贫困村学校、学生和家庭需求为导向,通过开设公益大讲堂、名师义教、家长义教、外教上课等形式提供艺术、科技等百余种课程,让贫困孩子学习生活更丰富多彩。今年已举办21场各类志愿扶贫活动,惠及贫困村学校24所,学生近5000人。

四、办好学校,强化质量保障,确保贫困学生上好学

一是深入开展学校结对帮扶,大力提升办学质量。以提升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为重点,组织城镇优质中小学与贫困村中小学结对帮扶、联建共建,优质学校对贫困村学校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学装备等方面深度帮扶,通过建立实施菜单式教研制度、教师交流机制、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等方式,带动贫困村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共建立“1+1”结对帮扶对子125个,基于全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组织优质学校送课200多节,作专题报告60多场,专题研讨50多场,受益教师10000多人,优质教学资源不断输送到贫困村学校。

二是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技能素养。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每年举办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吸引广大农村初中应届毕业生进入职业院校就读;继续推进高中段统一招生平台建设,将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纳入同一管理平台,统一招录。全市职业院校已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15310人。各职业院校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生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加强创业就业教育;对毕业年级324名贫困学生单独培训,安排305名贫困毕业年级学生分批到福田雷沃集团、潍坊歌尔声学、临沂众泰汽车等知名企业顶岗实习。同时积极拓展职业教育的社会培训功能,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未继续升学的往届初高中毕业生等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今年已培训11930人次,大部分人获得了一技之长,打下了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基础。

(省教育厅信息报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