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强化“四项机制” 发力“控辍保学”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临沂市教育局把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作为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来抓,创新思路,强化措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控辍保学机制。
完善教育环境优化机制。该市在教与学上积极采取措施,使学生逐步产生对校园的凝聚力,吸引学生,留住学生。稳步推进学校资源优化整合,近几年来,该市投入100多亿元,完成大班额工程改造、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全面改薄”,实施城区提质扩容工程,实施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和提升计划,全市办学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立“四评”长效机制,通过招聘及多种形式的培训、竞赛等活动,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以改革促质量提升,启动实施了以课程教学、扩大校长职级制试点、问题导向中学德育课程等七项制度为重点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十个全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之一”,14个课程综合改革项目已全面铺开,685所学校参与实验。以学校德育为主阵地,打造了“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我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品牌活动。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每年举办全市校园体艺节、五大体育赛事,推动各校德育和艺、体、科技、心理健康等素质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一大批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素质竞赛中获奖。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实行中小学生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各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规范教辅材料订购使用,严禁教师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困生。
强化控辍保学制度保障机制。一是落实控辍保学动态监测制度。依托学籍管理系统,以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等为重点,建立控辍保学信息库。实施动态监测机制,详细核实和记录学生转出、转入等变动情况,做到转入、转出、休学、复学、辍学等情况清楚,相关证明材料齐全,手续完备。二是执行控辍保学报告制度。要求班主任实时监控班级学生的流动情况,对新生无故不到校或在校生无故不上课且超过一周的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上报学校并启动辍学处置程序。由学校组织人力开展家访、劝返等工作。三是落实控辍保学劝返制度。面对已成既定事实的流失学生,要求学校做到“不放弃,不抛弃”,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劝返工作。
实施特殊群体关爱机制。一是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帮助贫困家庭的适龄子女完成学业,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学生都能依法接受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二是强化留守儿童关爱。建成192所“留守儿童关爱室”,重视留守儿童控辍保学工作,通过强化家校联系,及时准确掌握留守儿童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对有辍学苗头的留守儿童采取针对性关爱措施,从源头杜绝辍学现象发生。三是全面落实学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对辖区内重残儿童实行送教上门。保障特殊疾病、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夯实控辍保学责任机制。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双线责任承包制”,层层落实责任。夯实市教育局、各县区教体局、各学校及班主任、代课教师各级责任,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人。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对区县、学校、教师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因工作失职未能完成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和控辍保学任务的,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或问责追责;对因控辍保学工作不力、出现辍学情况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