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青岛西海岸新区率先构建“五化”超龄农幼师退出新机制青岛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 2018-11-09 09:52 浏览次数:

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构建“五化”农幼师退出新模式,突破体制机制难题,全面完成1629名农幼师投保和388名超龄农幼师退出工作,优化了全区学前教育师资,促进新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实施背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处在调整、变革时期,为满足村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青岛西海岸新区乡镇农村村集体陆续开办托儿所、幼儿班、幼儿园等自主管理的学前教育机构,自行安排一些学历层次较低的人员管护学龄前儿童,通过记工分等形式给予一定的补贴,这部分人员被称为农村幼儿教师(以下简称农幼师)。后由农幼师所在辖区乡镇政府负责发放工资及保险。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农幼师为学前教育发展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受相关政策不配套、乡镇财力和农幼师本人认识程度影响,农幼师群体投保存在乡镇之间有差异、单位实际负担资金不到位、投保时间不足等问题,未能建立正常的农幼师50岁退休退出机制。截至2018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共有1629名农幼师有投保遗留问题,其中50岁以上在岗农幼师388名。超龄农幼师平均年龄55岁,60岁以上的29人,年龄最大的70岁,仅有25%的人员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95%的初始学历为初中。超龄农幼师不仅学历、知识难以胜任岗位要求,有的就连自身健康和安全都无法保证,自2016年至今,已有7名农幼师在岗位上相继离世。超龄农幼师因考虑退出后得不到应有保障,经常发生信访和舆情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同时,超龄农幼师滞留岗位导致年轻的专业化幼儿教师无法补充,严重制约了新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幼儿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多次对优化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提出意见建议。

二、主要做法

青岛西海岸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本着“尊重历史、符合政策、全区均衡、积极稳妥"的原则,在超龄农幼师退出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构建了“五化”农幼师退出新模式。

(一)摸底“精准化”。在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统一部署下,2016年10月,区教体局成立专门小组,对全区26个镇街农幼师投保情况开展深入调研,摸清每一名农幼师的入职时间、投保时间、单位负担的投保金额、所投保险类别等具体信息,建立一人一册投保档案。经过两个月调研摸底,全区26个镇街2171名农幼师中,有1629人(含124名已退休离岗人员)存在投保遗留问题。其中,50岁以上在岗人员共388人,这部分人员中由个人完全投保或单位、个人共同投保已办理退休手续但仍在岗的共359人;未投城镇职工保险仍在岗的29人(年龄55岁以上)。另50岁以下的在岗农幼师中,同样存在投保遗留问题的还有1117 人。当年,因26个镇街经济财力不均衡以及农幼师对投保的认识程度不同、入职时间不一等原因,导致1629名农幼师的投保复杂程度远远超出预期。

(二)政策“人本化”。本着最大限度保证农幼师利益的原则,教育、人社、司法等部门广泛征求农幼师关心的补保及退出问题诉求,反复研究《劳动合同法》《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等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经过近30轮修改完善,形成《农幼师投保补助指导意见》《农幼师投保补助说明》《农幼师补保及退出政策解答十二问》,用于指导做好政策解释工作。指导意见在保证区级层面政策一致的前提下,对各镇街补保工作可能涉及的个别问题作出统一要求。依据《农幼师投保补助指导意见》计算1629名农幼师投保补助金额,组织精干人员逐人逐段完成了6轮审核。如针对2002年至2013年之间镇街投保欠账较大问题,按照上一年度城镇职工社平工资的最高额80%作为参保基数,计算用人单位应负担社会保险费金额,减去用人单位已负担社会保险费及随工资发放的保险专项补贴。针对全区未投城镇保险的29位农幼师,因参加工作时间早,当年投保基数和工资待遇较低,退出后生活保障水平较差的实际,充分利用省教育厅《关于向农村原民办代课教师发放教龄补助的实施意见》(鲁教人发[2014]1号)文件精神,帮助申请办理每月20元的教龄补助,提高其生活保障。

(三)退出“协同化”。2018年7月12日,区政法委统一调度,区财政先行拨付3000万元农幼师投保补贴专款,各镇街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政策解释、信访维稳、舆情处置等人组成的工作小组,第一时间划拨由镇街财政负担的农幼师投保补贴专款;区教体局设立总指挥部,派出14个督查组分赴25个镇街现场,150名教育干部与镇街同志上门走访农幼师3000余人次,发放投保补贴资金42706万元。7月20日,圆满完成1629名农幼师补保工作,388名50岁以上超龄农幼师签字同意退出岗位。农幼师退出岗位后,区教体局会同镇街,组织教育办和中心园负责人通过走访慰问、为离岗人员组织茶话会、欢送会等活动,增进与离岗人员之间感情。

(四)补充“多元化”。为解决388名超龄农幼师退出后的人员补充问题,区政府常务会研究,自2018年8月份至2019年7月份期间,分三批招聘432名具有学前教育教师资格、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非事业编幼儿教师,用于镇街补充退出人员岗位和新建幼儿园的师资配备。参照义务教育支教模式,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建立城区幼儿教师到农村支教机制,从城区幼儿园选派98名骨干优秀教师到农村幼儿园开展支教活动。面向全国招聘学前教育高层次人才,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充特色课程师资。整合全区公办民办幼儿园师资,逐步建立学前教育名师全区巡回走教制度。把民办园幼儿教师纳入全区学前教育培训整体计划,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五)发展“一体化”。坚持学前教育城乡一体,组建16个城区优质园和乡镇园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以城区带动农村,以优质带动薄弱,围绕“资源共享、管理共进、师资共育、课程共建、质量共赢”的总体目标,建立共同体推进机制。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让先进、高效、成熟的优质园办园经验融入到更多农村幼儿园,进一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择优选聘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37人组成幼儿园专职督学队伍,设立45个城乡幼儿园督学责任区,按照城乡一体要求,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重点督导各幼儿园课程开设、师德建设、安全防护、饮食卫生等方面情况,推动农村学前教育规范发展。

三、实施成效

借农幼师补保及超龄农幼师退出契机,健全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推动新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率先走在前列,创造学前教育发展“西海岸样本”,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一)构建了农幼师退出新机制。今后,年满50周岁的农幼师正常办理退休离岗手续,退出的岗位由区教体局统一组织招聘补充。

(二)实施了学前教育师资补充新办法。积极破解学前教师编制实行总量控制难题,采用购买服务方式补充学前教师,聘用制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

(三)开创了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通过组建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从城区幼儿园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以城带乡、以强扶弱促进了农村学前教育优质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