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第12010707号提案的答复
提出的《关于推动校地国际化合作助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规模持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层次逐步提升,但是与南方发达省份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您提案的启发下,根据厅党组“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的部署,近一个月来,我厅国际处派出四个调研组分赴省内、省外调研,主动对表对标、奋发图强,争取在高等教育国家化领域走到全国前列。
一、我省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
(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于2017年2月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我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作出了部署,提出了2020年总体目标、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实施意见下发后,我厅积极督促、指导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把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列为本地、本校重点工作,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制定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把文件精神贯彻好落实好。
(二)进一步拓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多模式地构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国际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布局逐步优化,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深化与我省友好省州(道)德国巴伐利亚州和下萨克森州、英国苏格兰地区、法国布列塔尼大区、澳大利亚南澳州、俄罗斯托木斯克州、韩国京畿道的合作关系,积极加强与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机构或组织的合作,为我省高校和中小学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
2017年先后举办鲁巴职业教育论坛、中英教育连线-山东站活动、第七届中美中小学校长论坛,组织我省12所高职院校赴澳大利亚南澳州参加山东-南澳职业教育与培训论坛、20所高校赴韩国京畿道参加山东-京畿高校联盟第六次年会等活动。组织我省中小学积极参与教育部中美、中英、中德友好合作项目,目前共有57所学校入选中美千校携手项目,22所学校入选中英伙伴学校交流计划项目,5所学校参与中德“学校-塑造未来伙伴”项目。
(三)中外合作办学情况。目前我省在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57个。其中本科机构6个,专科机构7个,硕士项目2个,本科项目58个,专科项目58个,经审批获准的高中项目23个。我省有3所高校开展境外办学,分别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与马来西亚中医师总会下属中医学院在马来西亚的合作办学,青岛科技大学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和橡胶谷集团在泰国合作建立的“泰中国际橡胶学院”,山东交通学院与泰国孔敬工业社区教育学院在泰国合作建立的“山东交通-孔敬学院”。
(四)政府奖学金效益不断增长。2017年共受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13个,申请人215人。截至目前,2017年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及访问学者(含博士后)项目录取40人,2017年博士生导师短期出国交流项目录取2人,2017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23人,2017年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录取10人,2017年国家公派硕士研究生项目录取1人,2017年全国体育教师赴美留学项目录取4人,2017-2018学年度中美富布赖特外语助教项目录取34人。共计录取114人。为单县第五中学争取“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赴俄罗斯留学计划”名额由5人增至8人。
2017年,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共资助在我省高等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250名。其中,为配合友好省州工作而设立的“友城奖学金”子项目,资助了来自10个国家的20名学生到我省高等学校学习,为巩固和深化与友好省州间的关系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的引导下,多个地级市和多所高等学校设立了自己的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多元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体系逐渐形成。
(五)外国文教专家工作扎实推进。落实《山东省外国文教专家“十三五”聘请计划》,指导我省高校加强外国文教专家聘请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外国文教专家在外语教学、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作用。2017年,全省共有42所高校获省财政专项经费资助。2017年专项经费额度由2016年的3728万元提高至4104万元,聘请外国文教专家数量由2016年的466名增加至513名。2017年,全省高校共有3名外国文教专家获得“齐鲁友谊奖”,2名获得“山东省友好使者”。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长期以来,如毕委员所说,我省在教育国际化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对外开放的意识。我省是传统文化大省,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受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思想不够解放。部分地区和学校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合作的主动性不强。
(二)工作基础薄弱、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和高校对师生出国学习、外籍教师聘请及设立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等工作投入不足,工作基础薄弱,使我省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学术交流与研究水平提升、校园国际化氛围营造、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相对滞后,与沿海兄弟省市的差距不断拉大。例如:我省于2011年设立了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每年投入800万元,投入资金数额在2016年全国排名第14位,2017年则降为第19位。由于缺乏足够的海外学习和科研经历,我省高校教师外语或双语授课能力严重不足,造成我省高校人才国际联合培养、国际合作科研攻关能力滞后,严重影响我省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机构和队伍建设薄弱。目前,我省17个设区市中,只有济南和青岛两市教育局设置了独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其他15市均无专门工作机构,甚至无专职工作人员。省属高校中有很多学校,特别是高职高专学校,没有独立设置的外事工作机构,专职人员配备不到位,梯队建设不足,队伍不稳定,工作调研不够,政策研究不足,创新乏力,监管指导不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优化顶层设计,坚持政策引导。学习浙江“优化顶层设计、坚持政策引导、坚持目标引领”的成功经验,以《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明确高等教育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坚持以高等教育国际化引领山东省教育特色发展。
《山东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立了提升山东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助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增强山东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发展之路。《山东省推进高等学校国际化发展指导指标体系》,细化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任务。今后,我们要认真落实顶层设计、合理确定阶段目标、分解落实指标任务,以分类评价及《山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为抓手,结合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农村建设等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结合山东省“双一流建设”,积极推进山东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以高等教育国际化引领山东教育特色发展,争取5年内山东高等教育国际化走到全国前列。
(二)主动对接国家级人文交流机制,创新国际合作平台。打造高层次对话机制和合作平台,争取与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组织、全国有影响力的机构组织建立对话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多方面争取高端优质资源,力争在山东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国际教育交流活动,促进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大发展。依托已有的“中英教育连线”和“山东-京畿道教育高校联盟”等现有国际教育交流机制,打造更多区域性、专业性合作平台。拓宽合作交流渠道,提高合作层次,突出山东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特色。
(三)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实施抱团走出去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是高校,要充分调动高校积极性,依托高校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要鼓励高校实施抱团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各高校现有国际项目和合作渠道,围绕山东省优势产业或新兴产业,结合高校学科专业特色,联合建立高层次大学联盟或学科专业联盟,构建面向未来的国际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扩大山东省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在山东省经济社会中的影响力。
(四)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投入。根据我省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有关政策要求,如果按我省现行资助标准,到2020年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金投入需达到4000万元,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资金投入需达到3000万元,需分年度按计划完成。如果按教育部的现行资助标准,到2020年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资金投入需达到7500万元,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资金投入需达到6000万元。另外,我省对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的资助标准目前为每人每年8万元,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以上三个项目资助标准也应该创造条件逐步提高。
在省级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鼓励设区市政府、高校加大在教师出国访学、学生出国游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聘请外籍教师等方面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形成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育对外开放投入机制。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18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