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 委员提案
对《关于提高自闭症儿童教育质量的提案》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201071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8-11-03 15:21 浏览次数:


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第12010719号提案的答复


提出的《关于提高自闭症儿童教育质量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省高度重视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工作,鼓励特教学校扩大自闭症学生的招生规模,积极开展自闭症教育研究。《山东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做出明确规定:“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应具备招收所有障碍类型残疾学生的能力,在自闭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学生教育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市域内视力障碍学生、听力障碍学生全部集中就读。未建特殊教育学校的县(市、区)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部(班),有条件的可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全部转型为培智学校,具备招收智力残疾、自闭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学生的能力。”目前,我省已有11个市的市直特教学校开办了自闭症教育部。省内第一所自闭症专门学校——青岛晨星实验学校正在筹建,将于今年正式启用。自闭症学生接受教育比例不断提高,有些培智学校的自闭症学生比例已近50%,部分轻度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2017年5月,由青岛大学、青岛市教育局、加拿大女王大学合作共建的青岛心理与精神健康研究院在青岛大学正式成立。研究院将进行为期5年的连续性专业培训,培养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和心理与精神健康方面专业人才。济南大学也在特殊教育学院开设了自闭症方向的学习课程。

但由于自闭症病情复杂、教育康复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残疾儿童,特别是缺乏专业的自闭症教育师资,自闭症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市组织实施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争取从以下方面突破,努力提升自闭症教育水平。

一是加快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市、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配备专兼职人员,为服务区域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没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县(市、区),依托有条件的普通学校,整合相关资源建立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依托济南大学建设山东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承担信息搜集与资源管理、决策咨询与研究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培训、教育教学与康复指导等职能。依托青岛大学建立山东省自闭症教育研究中心。

二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配备机制,优先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配备,用3年时间配齐配足特殊教育教师。要求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普遍开设特殊教育必修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开设自闭症专业。实施“一校一师”特殊教育公费师范生培养工程,定向培养500名特教教师。加强特殊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加大自闭症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支持济南大学、潍坊学院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到2020年完成一轮特教教师全员培训。到2020年,所有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均应取得教师资格证,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要经过省级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提高教师待遇,对普通学校、幼儿园承担随班就读、随园保教教学管理任务的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和绩效工资核定中给予倾斜。

三是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9年义教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达到8000元,学前、高中阶段参照执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学校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的比例,适当增加年度预算。随班就读(随园保教)、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中等及以下教育按照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执行。

四是健全医教康教结合服务体系。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县级教育、卫生计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分别建立完善残疾学生学籍信息、残疾儿童筛查鉴定信息、残疾孤儿信息和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管理平台,依托省级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立残疾儿童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网络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健全残疾儿童入学评估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落实“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

五是扩大随班就读规模。大力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到2020年,随班就读学生比例达到残疾学生总数的60%。完善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布局,各县(市、区)每年分别至少选择1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建设示范性资源教室。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5人以上(含5人)的普通中小学应全部完成资源教室建设。依托乡镇中心学校(幼儿园),加强对农村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

六是提升自闭症教育质量。开展自闭症教育研究,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教学的指导。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推进“互联网+特殊教育”,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深度融合。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和评价体系。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18年7月31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