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第12010572号提案的答复
提出的《关于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残疾人保障和服务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省高度重视残疾人的教育工作,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进实施第一期特殊教育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一是特殊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我省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做到特殊教育设点布局全覆盖。2017年,全省共有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147所,居全国第二位;在校生28501人,其中,随班就读学生17110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85%。二是特殊教育保障力度明显增强。2014—2017年,中央和省财政共安排特教专项补助费2亿余元,用于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其中,2017年争取省发改委项目资金5000万,支持困难地区特教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三是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2016年,出台《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在班额设置、教职工核定等方面做出创新和突破,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2017年培训特教校长、骨干教师、随班就读(随园保教)教师1000余人次,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四是特殊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康教结合”实验项目。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随班就读质量不断提升。
虽然我省特殊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特殊教育基础薄、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的“短板”正在逐步补齐。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殊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较差;教育经费投入偏低;特教教师待遇亟待提高;随班就读工作推行难度较大等许多困难和制约。
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今年3月,经省政府同意,《山东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鲁教基发〔2018〕1号)颁布,正式启动我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及十五年特殊教育,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以上,学前三年入园和接受康复教育训练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残疾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一)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一是扩大随班就读规模。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完善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布局,各县(市、区)每年分别至少选择1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建设示范性资源教室。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少年5人以上(含5人)的普通中小学应全部完成资源教室建设。依托乡镇中心学校(幼儿园),加强对农村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到2020年,随班就读学生比例达到残疾学生总数的60%。二是办好特殊教育学校。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中的骨干示范作用。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提升工程,省每年重点支持困难地区新建和改扩建6-8所特殊教育学校。三是推进送教上门工作。市、县(市、区)进一步完善送教上门制度,统筹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以及相关部门资源,将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纳入学籍管理,提供规范、有效的送教服务。
(二)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一是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扩大招收残疾幼儿的规模。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方式扩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为残疾学生参加中考提供合理便利。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增设高中部或中职部,支持校企合作,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三是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高校增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相关专业,增加招生总量。
(三)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根据需要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省级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重点支持特殊教育学校资源中心建设和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二是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达到8000元。三是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落实中等及以下学校残疾学生“三免一补”(免杂费、住宿费、书本费,补助生活费)和随园保教残疾幼儿免除保教费、伙食费政策,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学段按照最高标准优先资助普通学校残疾学生,并逐步加大资助力度。
(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完善配备机制。2018年,开展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随班就读学校和随园保教幼儿园资源教师的编制核定工作,用3年时间配齐配足特殊教育教师。二是创新培养机制。实施“一校一师”特殊教育公费师范生培养工程,定向培养500名特教教师,探索“师范教育+医学教育”合作培养特教师资的新模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三是提高教师待遇。2018年下半年,制定具体办法,落实并完善特殊教育津贴等工资倾斜政策,提高特教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
(五)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加强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为服务区域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二是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国家特殊教育新课程标准,加强学前、高中及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山东省特殊教育教学资源库。推进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推进“互联网+特殊教育”,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应用。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三是加强特殊教育研究。配齐配足各级特殊教育管理和教科研人员。依托济南大学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依托青岛大学等建立自闭症教育研究中心。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18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