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 委员提案
对《关于加强对医学生全程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新时代合格医生的建议的提案》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201073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8-11-03 15:10 浏览次数:

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第12010737号提案的答复


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医学生全程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新时代合格医生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对医药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医学院校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指出:“医学教育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加快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卓越医学人才,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我省十分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挖掘专业课的德育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科学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济宁医学院等高校也都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好方法、好途径。但在当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医疗大环境之下,“轻文化、重教育”的医学传统教育模式仍在一定程度上沿用,医学人文的缺失制约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加强思想引导,更新教学理念。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我厅近期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鼓励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我们将以意见为指导,引导各医学类高校充分认识到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文素养水平的高低是新时代医生是否可以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衡量因素。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建立规章制度、优化评价考核机制等多种方式,改变“把办学精力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忽视人文知识、人文修养的积累和培养”的传统做法,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二是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在医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中明确提出:“医学生要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我们将依据医学教育标准,指导各医学类高校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化建设医学人文教育。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把人文教育贯穿医学教学的始终,真正体现医学的仁爱和仁学特征,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完善人文教学的课程设置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文学、历史、艺术、哲学、人文科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紧密结合,使人文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相辅相成。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视临床实习,发挥好带教老师的引领作用,彰显医学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根本宗旨。我厅将组建山东省高等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高等医学院校进一步深化人文素质、社会科学等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

三是开展第二课堂,强化人文教育。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在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将医学生人文关怀、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作为竞赛的重要内容,引导高校重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我厅将积极借鉴此做法,在组织开展的各类竞赛活动中,增加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考核。各高校充分调动学生社团的创造力,围绕人文素养的提高,开展人文系列讲座、高雅音乐进校园、专家报告、心理辅导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积极有效地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工作,在现实体验中体现人文关怀。

四是深化院校医德教育改革。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要求,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我厅正在研究制定《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其中专门提出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医德培养和医学职业素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推进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将人文素养纳入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学习和考核内容,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18年7月30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