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第12010736号提案的答复
提出的《关于设立省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认真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印发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鲁教信发〔2016〕1号)。根据相关文件部署,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省信息化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成效显著。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98%,教育城域网覆盖率达到90%,基本实现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全省共建成24万个多媒体教室,占全部教室的92%,85%的学校多媒体教室比例达100%,90%的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同时也应看到,您提到的因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一定程度受到制约的情况也确实存在。
在信息化经费保障方面,近年来省级累计投入约1亿元建设了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按照国家“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规划,通过部署国家系统和整合建设省级系统,学生、教师和学校类信息化业务系统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建设了省教育云服务平台,实现了国家系统与省建系统的集成整合,建成了全省教育基础数据库,通过汇聚实现了自建和第三方资源的统一检索和评价。平台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者提供了应用和数据汇聚、数据和支持服务的统一认证门户,为师生提供了省级教育教学的人人通综合服务空间。我省省级财政面向中小学校安排的专项资金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补助资金和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奖补资金两类,其中“全面改薄”补助资金用于“校舍及设施建设类”和“设备及图书购置类”两类项目;大班额资金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建设费用,其中建设费用包括因新建、改扩建学校而产生的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费用。从各地执行情况看,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支出均在“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建设工程中统筹解决,省级未单独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山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办发〔2014〕35号)中规定:专项资金应当进行清理、整合、规范,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切实减少项数和规模,未经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不得设立专项资金。目前来看,单独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可能性较小。
在信息化项目管理方面,今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办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也正在进行。我们正在参照以上管理办法和根据整合共享工作要求,制定我厅的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推动集约建设和资源整合共享利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相关激励措施方面,《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市充分整合现有经费渠道,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保障教育信息化经费。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满足学校宽带租用、设备运行维护、购买信息化服务等基本需求。将信息化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和基本办学条件,将中小学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纳入“全面改薄”、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拓宽教育信息化经费筹措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多元投入新机制。同时鼓励以市为主开发建设基础资源,支持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发特色资源,探索“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采购机制。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资金管理办法》(鲁财教〔2015〕19号)中也明确指出:“在宽带网络接入学校的条件下建设校园内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购置计算机、投影仪等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信息化网络设备等”,是改薄资金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
今后,我们将在省级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形成多渠道筹集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同时指导和督促各市、县(市、区)在统筹安排“全面改薄”补助资金和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奖补资金时进一步向信息化建设予以倾斜,努力保障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需求。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上,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集约建设中小学数字校园,形成市域、县域为主体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模式;树立应用驱动理念,围绕课堂教学,着力解决信息化应用等问题,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强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措施,保证网络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18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