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 委员提案
对《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扶助的建议的提案》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201040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8-11-03 14:47 浏览次数:


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第12010403号提案的答复



提出的《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扶助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发展、综合施策,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稳步提升。

一、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以体制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加强顶层设计,搭建起了科学规范的“1+4+5”工作体系。“1”是指工作的总纲和主线,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4”是指举办心理健康节、开展培训、建设示范中心和定期督导等工作举措;“5”是指由省委教育工委、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片区心理工作联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和高校构建的五级工作架构。各高校普遍出台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总体上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构建。

二、注重教学体系建设。坚持发挥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课程建设方面,各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体系,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在教材建设方面,2013年,原省委高校工委组织省内专家,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作为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教材,取得了良好效果。部分高校以此教材为基础,以有关课程为依托,逐步建立了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层面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形式方面,部分高校尝试通过网络通识课、慕课等形式,采用学生自主网上学习与线下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丰富了教育形式,扩大了受众群体。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我省以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建立健全培训培养、外出考察学习等工作机制,持续促进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培训方面,先后制订了2012—2015、2016-202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培训规划,依据分类培训的原则,先后依托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聊城大学、泰山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对专、兼职教师举办专题培训班,7年来共计培训专兼职人员2600余人次。在培养方面,各高校采取“送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模式,保证每位专职教师每学期都有外出学习机会,提升专业素养,开阔学术视野。从2018年开始,我省每年组织部分专家和学生工作骨干到省外高校进行考察学习,拓展工作视野。部分高校选派骨干教师赴美国、加拿大、瑞典、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进行交流研修,有力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在参与省级培训的同时,各高校注重加强兼职工作队伍建设,面向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学生骨干、宿管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开展专业培训,鼓励辅导员等心理健康教育兼职人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使其成为重要的辅助力量。

四、注重夯实危机预警干预能力。近年来,我省以加快建设美丽和谐校园为目标,以推进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为重点,提升危机应对预警和干预能力。如在新生入校之后,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筛选危机预警的范围和对象,近三年全省普通高校新生普查率达98.43%,高职高专达94.93%;积极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预警网络,形成了“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处理”的心理危机与预防工作机制;利用新生入学季、毕业季、考试季等关键节点,加强对重点人群关注,如经济困难者、学业报警者、家庭突遭变故者、情场失意者、就业困难者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建以思政工作干部、学生干部为骨干的信息员队伍,对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并做出科学、有效应对。一些高校还建立了案例会商制度,不断提高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引导高校逐步建立起了院(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之间的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制,提高了危机预防和干预能力。

五、注重文化品牌建设。我省以每年举办的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为主阵地,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和育人平台。近五年来,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分别以“成长陪伴,心灵护航”“放飞梦想,体验成长”“新体验,筑梦想,促成长”“理性平和·健康发展”“珍爱生命,激扬青春,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举办了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心理情景剧短片DV大赛、心理健康教育明星微平台评选、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活动评选、心理健康优秀论文评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全省140余所高校积极参与,五年来累计收到各类作品3万余件。健康节活动注重评先选优和典型示范,每年对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个人、优秀作品进行了表彰,五年来累计评选表彰优秀组织单位167个、优秀指导教师117人、十佳心理博客50个、十佳心理工作网站或微平台50个、十佳心理社团50个、朋辈心理辅导优秀团队70个、DV短剧316个、原创微博获奖作品210个、优秀科研论文501篇,有力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现在,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这一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六、注重强化督导检查。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分为常规督导检查和专项检查。2016年10月和2017年3月,两次组织由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高校领导、心理专家、学工干部等参加的工作组,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曲阜师范大学等部分高校进行了常规督导检查。督导检查分自查、实地检查两个阶段,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召开师生座谈会、发放问卷等形式实施,评估和督导高校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8年4月,为落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我省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评审,组建6个工作组对示范中心候选高校进行了专项检查。经过汇报座谈、文档查阅、现场考察的严格评审,最终有30所高校成功入选。下一步,我省将对示范中心进行重点建设,每年每个中心投入经费15万元,连续支持建设三年,着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如有的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上还存在误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建设投入不足、大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等。日前,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省教育厅将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并以此为切入点,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测评和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加强评估督导,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指标体系,组织或委托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评估督导;加强科学研究,在现有立项和成果评选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推广应用效果明确的心理干预技术和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

下一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全省高校将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有关部署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贯彻实施纲要》,坚持育心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多元化教育教学体系,健全特色化实践活动体系,形成专业化咨询服务体系,完善系统化预防干预体系,夯实规范化组织保障体系,切实提升心理育人质量,扎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18年7月26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