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建议提案 > 委员提案
对《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建议》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201009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8-11-03 13:40 浏览次数:


对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第12010097号提案的答复


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做法

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五年普法规划精神,将青少年学生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牢抓实,坚持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打造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的山东品牌,取得一定成效。

(一)注重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2014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实施德育综合改革,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在中小学强化法治知识课程。2016年,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教材正式在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启用,各市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优化教学设计开好道德与法治课。与此同时,积极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开设法治教育课程。济南小学阶段把法治教育正式列入教学计划,初高中阶段突出各学科的法治渗透教育;青岛20余所学校开发了法治教育校本课程,编印了法治案例评析;泰安市确定了法治启蒙教育、法治常识教育和遵纪守法等三个层级的教育目标,开设校本课程,每学期不少于12课时;菏泽市中小学订购法制课本1万余册,采取循环使用模式,在小学、初中、高中各确定一个年级集中上法治课;德州市将学生法治课纳入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考试内容。

(二)突出宪法教育的核心地位。宪法是根本大法,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2014年起,每年对宪法教育做出部署,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举行中小学宪法晨读,推动将宪法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我省特有的文化教育资源紧密结合,抓住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的“灵魂”,强化国家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实践法治的育人功能。济南市启动了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淄博市广泛深入开展“学三法倡四德促五进,争做知礼守法好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邹城市举行了特别升国旗仪式,并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学习宪法做新公民圆中国梦”倡议书。

(三)发挥实践活动的养成作用。组织各学校参加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多媒体课件征集、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学宪法、讲宪法”演讲等活动,取得优异成绩,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学生法治教育的“山东品牌”。联合省检察院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协调更多社会资源关心支持青少年学生普法工作。各地也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法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品牌,淄博市“普法正能量学生社团”“公益律师进校园”“经典诵读推进法治教育”等项目开展得有声有色。泰安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小公安”“小律师”“小法官”“小检察官”等体验活动,全市85%以上中小学设置了“小法庭”,模拟开庭2360多次。各地还充分利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以及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增强了法治教育实效。

(四)提升教师法治教育能力水平。各级教育部门把法治教育纳入校长任职培训、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将法治培训列入校长、教师培训规划,扎实推进。2015年起,在全国首个设立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法治培训项目,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远程研修平台,集中1个月时间,学习法治主题课程并参加标准化测试,通过可取得2学分。2015年我省60多万中小学教师通过远程研修平台集中学习了宪法和教师法,首次实现了中小学教师法治培训的全覆盖。组织参加教育部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训,遴选骨干教师参加了首批培训。举办全省教育系统法治教师培训班,150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参加。参加教育部国家级教育法治培训,举办全省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专题培训,100多名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参加了培训,在《山东教育报》开设专版,发表校长们的感想和体会,通过宣传放大培训的效果。

(五)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力量。一是加强教育行政部门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目前全省17市教育局已有14个市有法治工作机构和专门人员。二是健全法治副校长队伍。全省98%以上的中小学聘请了法治副校长,有的地方已实现全覆盖,并建立了法治副校长管理、考核和表彰制度。威海市在配备法治副校长的基础上,为每所学校再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免费为师生开展法治教育。沂源县还聘请156名政法干警担任“法制班主任”。三是建设校外辅导员队伍。近年来,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员、老劳模”组成的“五老”队伍,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滨州市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积极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的学校还邀请法学教授、法官、警察等专业人士走进校园,通过课堂宣讲、顾问咨询、社团指导、活动合作等形式,直接参与指导校园普法。

(六)打造法治校园文化环境。从章程入手推动依法治校,培育法治校园文化。2015年底,全省102所公办普通高校制定了章程,为建设法治校园奠定了制度基础。出台中小学章程建设指导意见,全面启动中小学章程建设。以章程建设为契机,学校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和机构,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形成依法按章程办学的新常态,法治成为学校治理的基本方式。各学校利用学校场所营造法治校园文化氛围,山东省实验小学在校内建设了“法育未来”法治教育广场,用剪纸阐释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十几部法律的主旨和要义,济南市舜耕小学等学校建成了法治教育长廊,给学生以法治文化的熏陶。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截至目前,我省已开展5批示范校创建活动,近600所学校成为示范学校,从制度到实践层面,推动学校全面依法治校,为形成法治校园文化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按照国家规定,把法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强化法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全面贯彻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落实在中小学设立道德与法治课的要求,完善中小学法治课教材体系,根据学生年龄分层次开展法治教育。坚持多学科协同,在有关学科课程、学校活动和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法育理念和法治教育内容。在中、高考中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中,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坚持宪法教育的核心地位,更多重视民法精神和刑法知识等基本法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导教师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挖掘法治教育资源。

(二)提升教师实施法治教育的能力。实施中小学教师法治全员培训五年规划,每年安排4课时,到2020年,让每1名教师接受20学时以上法律知识培训。实施法治教育教师专业素质专项培训计划、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到2020年,每所中小学至少1名教师接受100学时以上的系统法律知识培训。配齐配强法治教育教师,适应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调整需求,推动中小学在编制总额内,配备1至2名专任或兼任法治教育课教师。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在开学第一课、班会队会、社会实践、毕业仪式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举办模拟法庭、法治征文等实践活动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夏令营、法治绘画、动漫等生动活泼的法治教育活动,定期请法律人士走进中小学课堂,开设法律讲座。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继续组织参加教育部“学宪法、讲宪法”和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

(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立法治教育馆(室),达到标准的加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牌子。积极推动中小学设立具备一定实践性、互动性教育功能的“法治教育教室”。有条件的市要在今年年底前建立1个实践基地,到2020年,每个市至少建立1个实践基地。

(五)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体系。全面推广运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实现优质法治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开发法治教育课件,合作开发法治教育项目,搭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作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支持。

(六)充分调动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有关部门及社会等各方力量,构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的社会网。继续配合省检察院等部门开展好“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争取三年内实现全覆盖。积极协同未检机构加强对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与矫正,加强专门学校建设,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积极推动法制副校长(班主任)配备工作,协调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选派优秀法律职业工作者担任法制副校长(班主任)。在中小学校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法律顾问在依法治校和法治教育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律所等社会力量依法发起成立法治教育社会组织,支持专业性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参与承担法治教育项目和任务。

感谢您对我省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山东省教育厅

2018年4月27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