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2018053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作用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特别是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有力指导下,全省教育系统以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为统领,着力构建教育精准扶贫体系,教育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两年我厅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评估考核等次为“好”。
一、坚持靶向施策,“织全”顶层设计网
精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短板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成长需求,制定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实施方案、《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任务分工和9个专项工作文件,打出教育精准扶贫组合拳。召开全省教育扶贫工作视频会议、全省教育精准扶贫推进视频会议,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清单”,推动教育扶贫“323”工程全面深化升级。坚持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抓落实,建立从省到校五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把教育扶贫摆在教育资源配置的战略优先地位,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投入力度。完善教育扶贫宣传工作机制,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省教育精准扶贫新闻发布会解读全省教育扶贫政策、介绍工作成效,编发《山东教育扶贫典型案例汇编》《山东教育扶贫政策要点汇编》,扶贫信息报送工作名列前茅。
二、实施3项计划,“织牢”补短托底网
(一)着力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优先对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中有改薄需求的66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予以重点扶持,全面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8年底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5.02亿元,占规划总投入的86.92%;建设校舍78.8万平方米,占规划总数的92.53%;运动场123.02万平方米,占规划总数的95.97%;完成设备购置3.69亿元,占规划任务的99.72%。新建、改扩建学校564所。
(二)着力推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及计划”。将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中确需建设幼儿园的纳入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予以优先保障。对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已有的幼儿园,每处给予10万元经费用于改善办园条件;对需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的,每处给予40万经费支持。截至目前,已新建、改扩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幼儿园1137所。
(三)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提升计划”。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充实总量、优化结构、结对帮扶、全员培训、上门送教等,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师资队伍状况,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截至目前,培训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3081人。培训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32361人。以志愿服务、送教下乡的方式,对8687名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特级教师评选实行农村教师计划单列。在2017年山东省特级教师评审中,评选通过的360人中,有71名农村教师获得特级教师称号。
三、构建2个网络,“织紧”合力攻坚网
(一)着力构建“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网络”。在全省范围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开展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和支持菏泽教育发展结对帮扶工作,着力打造涵盖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办学条件等工作的“结对帮扶”网络。截至2017年底,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中小学结成帮扶对子3944个,覆盖率达到97%,基本实现对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全覆盖。
(二)着力构建“高校科技扶贫网络”。开展高校对口认领省扶贫工作重点扶持乡镇工作,采取扶贫科研项目立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第一书记帮扶、专家服务团队下乡等方式,助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发展。116所高校认领省重点扶持乡镇和贫困地区乡镇250个,设立高校科研扶贫计划项目183项,组建专家服务团队105个,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近千人次,一批易推广、效益好的扶贫产业项目落地实施,预计产生经济效益达2000万元。
四、完善3个体系,“织密”资助保学网
(一)着力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加大教育资助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学校社会广泛参与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在免收适龄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在全国率先免除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的基础上,2017年起,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由15%扩大至30%,全面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寄宿学生。2017年,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资金9.01亿元。
(二)着力完善“特殊群体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控辍保学工作。重点关注入学率、巩固率等关键指标,认真开展信息核查比对,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指导各地分类制定控辍保学措施,对辍学儿童逐一做好劝返复学。做好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工作,针对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和家庭情况,实行“一人一案”,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让每一名残疾儿童接受适合的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专项保护行动,对全省101477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逐一排查,190名失学辍学留守儿童全部劝返复学。指导各地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3952个,实现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中小学校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基本全覆盖。
(三)着力完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加强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结对帮扶。在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和品牌专业建设项目遴选工作中,适当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以市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加大重点高校面向农村贫困地区招生力度,实施高职(高专)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安排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选择应用性、实用性强、就业水平高的“热门”专业,优先安排订单式培养专业,单独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进校后,实行学习生活、就业创业全程跟踪、全程指导,力求做到招录一个、成才一人,脱贫一户。2017年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达到90.25%。完善系统的贫困家庭学生招生政策。在完成2016—2018年招收10000名免费师范生、2017年招收600名免费医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和特教师资需求测算,会同编制、财政等部门研究,2018年起,适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医学生招生规模,并启动特教师资免费培养计划。2016、2017年,全省参加高考的13985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被高校录取,进入培养体系。
我厅将继续把教育扶贫工作作为重大而光荣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完善教育扶贫政策体系,不断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抓紧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教育扶贫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全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18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