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算好民生账 幸福有保障(民生)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24日 15 版)
为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山东近年来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增进民生福祉,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积极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各地纷纷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下功夫,为群众算出一本幸福民生账。
教育账:孤儿上大学的钱不用愁了
2017年6月30日晚,山东德州庆云广场人头攒动,一场庆云县“扶贫助学立志在行动”活动正在举行,随着现场3000万元的扶贫助学专项基金正式启动,19岁的黄迎迎和12岁的黄平凯姐弟俩获得了帮扶。
2011年,姐弟俩的母亲因病去世,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十几万元外债。随后,父亲也于2012年意外离世。当时黄迎迎读高中,黄平凯读小学,面对生活的窘境,读书和辍学就在一念之间。
2013年1月,崔口镇政府以及二屯村为姐弟俩办理了低保,每月171元低保生活费;2014年6月,又为其争取了孤儿基本生活费,每月720元。
今年,黄迎迎参加高考,顺利考上本科。县里的“3+1”帮扶领导小组将根据入学报到情况,每年资助6000元,直至其顺利完成学业。
黄平凯在初中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将由爱心人士和企业共同承担,同时,县“3+1”扶贫助学基金每年资助助学金3000元。目前,7月份助学资金已发放到个人账户。“县里的结对帮扶和扶贫助学基金彻底地解决了我和弟弟上学的资金问题,不用为上学发愁了。”黄迎迎说。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学生上学是个大问题。不能让这些孩子因为贫困断了上学梦,今年5月份,庆云县扶贫助学专项基金应运而生,形成“一名企业家+一名干部+一名教师”精准结对贫孤学生的“3+1”庆云教育扶贫新模式,目前全县共有505名贫孤学生。为保证基金规范使用和管理,庆云成立了基金管理委员会,每名贫孤学生都由相关部门把关核实,定期通过扶贫助学基金账户直接划转到受助人账户。
“我们从教育源头力拔穷根,不让一个贫困生因家庭困难造成学业掉队,通过扶贫扶智,变弱势群体为优势群体。”庆云县委书记王晓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