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创新创业教育
青岛科技大学: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探索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17-07-06 00:00 浏览次数:

  青岛科技大学把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规划、协同联动、全面覆盖、分类培养”理念,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新模式。

  一、融合多方力量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以学校优势学科为依托,融产学研于一体,打破学科、行业、区域界限,整合学校、企业、地方等多方资源,全面构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加强校校协同。学校长期坚持开放办学,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同美国特洛伊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法国勒阿弗尔大学、加拿大莱姆顿技术应用学院、德国帕德波恩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俄罗斯国际独立生态政治大学、韩国中央大学、日本北陆大学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6所国外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制订了相关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探索了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新途径。如学校机电工程学院在2012、2013年与韩国汉阳大学合作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项目,通过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机械类人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境外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

  加强校企协同。学校注重与国(境)外跨国企业合作,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先后同10余个国外企业共建联合试验室、大学生创业中心,如同阿尔卑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成立(ALPS)国际机械工程师培训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及创新教育中心、同朗盛德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同菲尼克斯公司合作共建实验室,开辟了大学生国际化创新创业的新渠道。通过与国(境)外跨国企业合作,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增强了学校毕业生的国际创新创业竞争力。此外,学校还坚持“校内培育+校外引进”,通过岗前培训、骨干研修、专题培训、交流研讨、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不断提高校内创新创业导师教学和指导能力;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杰出校友、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建立了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校地协同。学校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联手打造科技成果孵化器,组织多层次、大规模的校地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依托橡胶、化工等行业以及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等校外一大批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开拓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学校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契机,积极开拓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合作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2001年学校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共同创办的中德科技学院,是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教育合作项目框架的高等教育合作项目。2007年,学校又先后与科布伦兹应用科技大学、锡根大学、西鲁尔应用科技大学、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开展合作,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中德科技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高校实际、由中外高校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新路,已成为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品牌。学院坚持走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先后与德国巴斯夫、拜耳、博世、德固萨、汉森、菲尼克斯、安德烈斯蒂尔、隔而固、伦茨、本特勒、亨利安、大众、费斯特和华通机电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邀请德国工商协会Marc Piesbergen等教授专家为学生开设创业创新培训实践课程,通过学习、培训、实践,学院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涌现:2014级学生宋彦涛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活动,在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赛事中屡创佳绩,获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3篇、参与校企合作课题4项、主持国创项目1项;中德科技学院创业学生葛茂旭投身污水处理行业,注册专利十余项,所创建的青岛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初在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上市,其本人获评第三届“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相关企业还在学院设立了菲尼克斯奖学金、安德列斯蒂尔奖学金和QME奖学金,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依托中德蓝色科技产业园区暨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学院就业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出了大批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掌握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这些优秀学子正在成长为中德两国间交流与合作的友好使者,为中德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特别是两国青年人间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学校牵手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和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青岛科技大学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泰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青岛科技大学是太平洋地区唯一以橡胶工程学科为特色的中国高等院校,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是青岛科技大学联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青岛市市北区政府和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是服务于全球化工橡胶行业的平台运营集团公司。泰中国际橡胶学院的设立是学校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学院把“一带一路,橡胶为媒,教育先行”作为办学宗旨,本科教育学制四年,实行“2+2”分段式培养,学生前两年在泰国就读,后两年在青岛科技大学就读,通过引入先进教学理念,挖掘优质教学资源,旨在建设一支为泰国橡胶工业输出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泰中两国文化背景,泰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复合型化工橡胶行业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为泰中两国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人力资源,不断服务于国家外交和对外经济合作全局。依托泰中国际橡胶学院建设,推动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融合与发展,培育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的国际化视野。

  2017年,学校与青岛中德生态园、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及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共同开发建设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这是学校积极落实2014年中、德两国共同发表的《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速度+德国质量”倡导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的实际成果。中德校区采用德国“双元制”和“1+N”教育模式。“双元制”高等教育中的“一元”指高校,另“一元”指企业,校区设置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与动力工程、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既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及技术,又在企业接受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新模式。“1+N”教育模式是以青岛科技大学为载体(“1”),结合德国不同高校的优势学科(“N”),在教学培训方面选择性地引进德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培育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联系人:刘奕辰,0532-88958936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