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敏谈坚持一体两翼 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 2017-11-06 00:00 浏览次数:

  山东省政府网: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以来,我们相继实施了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和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程,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请您介绍一下实施这两项工程的背景和初衷?

  

  左敏: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勾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山东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近年来,省教育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系统设计、统筹推进,形成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3+1”战略布局,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发展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但在基础教育方面,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村弱”“城镇挤”这两个问题,造成了城乡、校际之间的不均衡,影响了教育公平和群众满意度。我们坚持两翼驱动,齐头并进,将解决“农村弱”“城镇挤”问题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抓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是解决“农村弱”的问题。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办学成本较高,教学条件较差,图书、计算机等多项生均指标偏低,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不足,村小和教学点运转比较困难,教师队伍不够稳定,部分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薄弱,城乡办学条件差异较大。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3月,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发表了重要讲话,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全面改薄”是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紧迫任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以及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的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2014年启动实施了我省“全面改薄”工作,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努力抓住机遇、补足短板、提升质量,下大力气解决“农村弱”这一突出问题。

  二是解决“城镇挤”的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数量增多,城镇普通中小学校大班额问题普遍存在。2014学年度,我省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大班额比例分别为48.64%、45.88%、75.25%。在一些县(市、区),城镇小学、初中大班额比例达到90%以上,个别学校班额甚至达到百人以上,多个县(市、区)城镇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达100%。大班额问题的存在,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大班额问题主要存在于城镇普通中小学,造成城镇基础教育资源紧张,出现了“入学难”问题,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推进,影响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2015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确定到2017年底解决大班额问题,并召开解决大班额问题电视会议,进行专门动员部署。我省解决大班额问题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精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2018年要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超大班额、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问题;教育部等四部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明确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我省这项工作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山东省政府网:“全面改薄”具体改什么?国家有什么要求?我省规划的任务量有多少?

  左敏:“全面改薄”就是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其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满足办学需求。

  国家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育部等三部委的工作意见中,其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县镇超大班额现象(66人以上)基本消除;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小学辍学率努力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努力控制在1.8%以下。提出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妥善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提出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

  2014年,按照国家三部委的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围绕六项重点任务,我省提出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保障基本、满足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三条基本原则,组织各有关市、县(市、区)制定了专项工作规划。根据需求情况,除青岛、威海当年已经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外,其余各市均有县(市、区)上报了工作需求和规划任务,共涉及111个县(市、区),覆盖9765所学校。到2018年底,规划总投资420.88亿元,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厕所、锅炉房、浴室等2139.47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地2207.7万平方米,围墙84万米、护坡19.14万立方米;购置学生用床59.97万张,食堂设备108.19万(件/套),饮水设备5.83万台以及其他采暖、安全等设备设施;购置课桌椅265.37万套,图书6503.3万册,教学用计算机43.05万台以及音体美器材等。其中校舍建设资金340.69亿元、生活设施设备配备购置资金11.07亿元、教学设施设备购置资金69.12亿元。无论是工程量、还是资金量,在全国都是比较大的。

  山东省政府网:解决大班额问题规划是如何制定的?我省解决大班额问题规划的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左敏: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2015年9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编制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组织各市编制了工作规划,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规划编制和实施方案制定,在实效性保障方面,主要考虑要化解存量、应对增量,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在具体操作方面,要求多规划相融合,市域统筹、一县(市、区)一策,县级制定、市级统筹审核,向省政府备案。

  一是科学预测人口变动趋势,调整完善学校布局建设规划。各市、各县(市、区)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人口结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计生政策调整等,统筹考虑现有教育资源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中小学服务半径、建设标准和教学保障能力等因素,调整完善了城镇普通中小学校布局建设规划,同步调整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是确保教育设施配套,严格落实教育设施“三同步”制度。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严格执行城乡新建居住区(楼盘)配套学校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实行教育设施“交钥匙”工程。对已建成居住区尚未建设配套到位教育设施的,全部明确建设责任、建设时限,建成后及时交由教育部门管理。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居住区,要在其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载明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等要求,由开发建设单位投资或代建完成后无偿交由教育部门管理。将各地教育设施用地和中小学布局建设规划落实情况,纳入省派驻各市、县(市、区)的规划督察员的重要督察内容。

  三是坚持一县一策,逐县编制专项工作规划和工作方案。组织各地坚持市域统筹,以县(市、区)为主,一县(市、区)一策的原则,逐市、县(市、区)编制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与实施方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对辖区内中小学班额逐一摸底清查,准确掌握中小学大班额情况,明确班额标准和学校建设适宜规模,测算出需要解决大班额存量所增加的学位数、班数、学校数和教职工需求数。同时,根据城镇化等因素影响下的人口变动趋势测算出需要防止大班额增量所增加的学位数、班数、学校数和教职工需求数,据此在调整优化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会同编办、财政、人社、国土、住建、金融等有关部门,编制确定2015-2017年城镇改扩建、新建学校规划清单,以及教职工需求、资金需求情况,列明解决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5年10月,各市汇总上报了初步规划向省政府备案,各市规划至2017年底,将投资1220亿元,新建、改扩建普通中小学校2963所,聘任11万名教职工,预计可以新增254万个中小学学位。根据省政府要求,各市规划数量在《大众日报》上进行了发布,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山东省政府网:“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都涉及到“人”“地”“钱”等问题,我省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左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两项工作,围绕“人”“地”“钱”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省编制、财政、人社、国土、住建等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予以了优先保障。各市、县(市、区)政府强化主体责任,将两项工作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明确分工,逐级建立领导机制和推进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纳入工作考核,有效强化了组织领导、工作保障和目标责任。

  一是足额均衡配置师资,着力解决“人”的问题。省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坚持“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对破解编制天花板、均衡补充优秀师资作了最大努力。在师资补充方面。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核编一次。充分考虑中小学实际,调整完善编制标准,对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数的学校,按班师比核编;对承担教学改革任务较重或育龄女教师较多的学校,按不超5%的比例适当增编。2016年按新标准核编后,与上一次核编比较,在学生基数减少39.11万人的情况下,教职工编制总量增加8764名。按班师比核增约5.64万名,按5%比例核增约3.77万名。规定退一补一、有编即补。要求教师配备必须保证退一补一,不受编制资源约束限制,但有中小学教师空编的,必须在2017年底前补充到位。对于编制资源仍然不足的,加大调剂力度,通过县—市—省三级统筹的办法予以解决。2016年,全省调剂其他事业单位编制用于教育4536名,市级调剂县域间编制8755人。同时,创新实施了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制度,中小学满编超编的县(市、区),根据解决大班额问题需要,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后,使用专户编制补充的专任教师改为占用中小学编制,专户编制相应核减,专户编制不计入中小学编制总额,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单独管理,全省17市核定专户编制1.88万名。另外,鼓励各地通过“教师同工同酬、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编制外聘用部分教师,结合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走教、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和“三支一扶”支教等,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9月,全省累计通过各种方式补充师资11.86万名。在均衡配置方面。2015年,在全省整体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将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为均衡教师资源配置创造了制度条件。目前,“县管校聘”已在全省137个县(市、区)全部铺开,近两年,全省交流轮岗教师6.65万人,青岛、潍坊、淄博、滨州被列为国家级改革示范区,全省还确定了12个省级示范区。实施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制定出台了倾向农村、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系列政策措施。自2016年起,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3年培养1万名,今后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培养。同时,每年安排1.4名师范生到财政困难县实习支教。提高中小学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实施“两贴、两房、1体检、1荣誉、1特岗”等惠师政策。农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政策,人均每月增资约500元。发放乡村教师交通补助或开通班车,补贴标准在50-300元/月。“两房”政策就是逐步实现乡村教师城里有一套商品房,学校有一套周转宿舍,着力解决青年教师住房和子女入学难题,全省已建成1万套,部分县(市、区)通过团购、统一建设教师公寓等形式对乡村教师城区购房给予一定优惠,部分县(市、区)落实了无房职工住房补贴政策。“1体检”要每年为乡村教师保障1次有质量的体检,“1荣誉”就是为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20年颁发荣誉证书,“1特岗”政策,是以农村学区为单位设立特级教师岗位,实行任期制,聘期内享受特级教师津贴,已聘任岗位528个,并开展省级专题培训。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大大增加,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师“引不来”“留不下”“待不住”的问题。交流轮岗、跨校竞聘、学区走教等普遍开展,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大力实施,城乡学校、校际之间管理水平和师资条件差距逐步缩小,均衡程度大大提高。

  二是省、市、县三级统筹,着力解决“地”的问题。需要新增用地指标的,由省、市、县三级统筹保障解决。省级层面首先单列,2016年,“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单列新增用地指标2万亩。在编制年度用地供应计划时,新增挖潜的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支持通过梯次补位办学、盘活闲置废弃教育用地等方式,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优先满足城镇中小学发展需要。在保证教育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节余的用地指标可以调剂使用,产生的收益用于“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规定凡违反规划在配建中小学教育设施用地上进行其他项目建设的,依法追责,由城乡规划执法部门责令其自行拆除,限期按规划要求完成中小学配套建设,该事项同样列入省派驻各市、县(市、区)的规划督察员的重要督察内容。多市国土部门,出台专门工作意见,明确“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用地保障的“优先级”,提出“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用地未保障到位的县区,其余新增建设用地申请一律不批。截至目前,全省未发生一例因缺乏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而停摆的学校建设问题。

  三是强化财政金融投入,着力解决“钱”的问题。首先是加强财政投入。“全面改薄”工作中,中央有部分专项资金支持,省级财政规划投入83亿元、市县财政规划投入253.6亿元。在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中,2015—2017年省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20亿元以上,用于奖补各地解决大班额问题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建设费用。要求各市、县(市、区)落实经费投入主体责任,保障解决大班额问题资金需求。其次,以山东省财金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地方政府所属项目公司为运作主体,协调部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为解决大班额问题提供金融服务。我省共累计获得政策性贷款和商业贷款298亿元用于学校建设。目前,财政部收紧了政府融资政策,各级财政部门正在研究新的资金保障政策。但前期工作中,政府融资对两项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再次,鼓励各地创新学校办学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小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多渠道办学有效补充的良好局面。其中,社会力量办学可以另外申请贷款贴息,潍坊、德州、菏泽、枣庄、青岛等地在民办中小学发展补充教育资源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地也进行了PPP模式探索。截至今年8月底,有9个市、33个中小学采用PPP模式建设,累计投资达到58.7亿元。比如,德州禹城市城乡教育综合发展PPP项目,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回报机制,对城乡中小学校建设项目进行PPP模式运作,已被列为国家级PPP示范项目。泰安肥城市专门成立项目公司,采用“建设—运营—移交”的模式运作,实施管理运营。同时,省财政厅、省物价局、教育厅等联合出台意见,对所有中小学配套建设项目,免收2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收或免收11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共可降低建设成本15%左右。

  四是建立健全机制,形成强有力工作推进体系。建立领导机制。确定两项工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同志负总责,要求市、县(市、区)层面,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实行目标责任制,省、市、县(市、区)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健全推进机制。市、县(市、区)政府分别设立联席会议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或指挥部,均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纲领衔,教育、财政、国土、编制、人社、发改、住建、金融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定期研究协商推进事宜。健全督查机制。将两项纳入省政府重点督查内容,先后开展了四次政府专项督查,督查直接面向县(市、区),督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建立网上信息工作平台,实时监控各市、各县(市、区)、各项目学校工作进展情况,实行月通报工作制度,每月通过调取网上工作平台数据,对各市主要工作指标及排名进行通报。健全考核机制。将两项工作纳入对各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价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还纳入了对各级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内容。

  山东省政府网:“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实施到目前,成效如何?

  左敏:两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面改薄”工作方面,截至今年9月底,校舍建设开工面积2422.88万平方米,开工率113.25%,竣工面积2121.34万平方米,竣工率99.15%;完成设备购置87.38亿元,设施设备采购完成率109.13%。在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方面,已累计完成1074亿元建设工程量,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427所,新增中小学教学班4.13万个,新增中小学学位189.19万个。据2017年秋季新入学班额情况统计,我省小学、初中、高中大班额比例已经下降至24.79%、23.04%、26.57%,分别较2014学年下降13.44、20.92、48.27个百分点,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已基本消除大班额问题。全省17市,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5市消除了中小学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我省可率先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2018年基本消除超大班额的目标要求。

  得益于两项工作的扎实深入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向公众亮出喜人成绩单,截至2016年,全省137个县(市、区),已有114个县(市、区)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预计今年剩余23个县(市、区)可全部通过均衡发展验收。

  山东省政府网:关于“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下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左敏: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6〕40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7〕24号),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巩固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发展和重点保障义务教育,让人民群众从教育改革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为我省教育现代化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全面改薄”工作方面,查缺补漏、集中攻坚,确保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2018年全部达标。在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方面,着眼于建立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防范长效工作机制,有效化解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存量,应对增量挑战,组织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2018—2020年工作规划,确保大班额问题不再反弹。通过努力,争取到2020年,全省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镇大班额问题全面解决,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