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媒体聚焦
【大众日报】来自青海海北州的报道(下) 倾情支援 爱洒海北
发布日期: 2015-07-30 00:00 浏览次数:

  □ 本报记者 王 原

  “情牵青海,爱洒海北。”山东教育援青工作思路明确,注重实效。加大“硬件”投入之外,积极推动人才交流和智力支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办学水平,提升了海北教育自我发展能力。

  山东新增3市将设“海北高中班”

  “女儿暑假回青海,我去威海看过她两三次了。学习方面进步不小,还比临走时也长胖了。她跟我说,学校每月往餐卡打380元,她都用不了。”赵海云,回族人,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担任高中数学教师,女儿现在威海一中学习,再有一年就要高考了。对女儿能被选入山东和海北州在威海一中开设的“海北高中班”,赵海云感到“幸运又感激”。

  为让藏区学生享受到山东优质教育资源,山东在威海一中开设海北高中班,2013至2014年共招收81名海北籍学生到威海一中就读,学生生均经费8000元,由山东省市财政分担;每班补助办学经费50万元。按照2014年8月份山东省与青海省政府达成的意见,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2013年已开设威海海北高中班的基础上,临沂、聊城、滨州3市各开设1个支援海北高中班,山东4市分别对口海北州4个县,学生生均经费补助标准由原来的8000元提高到10000元。临沂、聊城、滨州海北高中班每班给予一次性基建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补助经费500万元,优先从对口支援资金中安排。

  而从2011年至2014年,山东省有关职业院校共接收海北州异地输送的250余名中职学生来鲁学习。

  支援还不限于基础教育。记者了解到,2012年至2014年,山东农业大学每年定向海北州招生20名,目前已有60名海北籍大学生在该校就读。2015年起,山东农业大学定向海北州招生计划将由20名增加到40名,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英语等10余个海北州紧缺、学生关注度高的专业。自2015年春季学期起,山东省还设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省政府励志奖学金,鼓励在山东就读的海北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对此,如祁连县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尚海红所言:“通过到山东异地办班,以及高校定向招生,海北学生能更多共享优质的师资和教育资源,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增强,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鲁青学校联姻结对助内涵发展

  海北藏族自治州有海宴、门源、祁连、刚察四个县,“长冬无夏日,春秋紧相连”,全州27万余人口,门源县就有16万人,在校(园)学生数也占了全州的六成。但是,“近年教师流失严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去年全县就走了40多个,有的去西宁等大城市,还有的考了机关公务员。”门源县教育局副局长乌兰巴特说,“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现在有编制的教师并不多,教师队伍中还有公益性岗位、临聘人员、见习生、志愿者等,有编制教师一般月收入在1500元。”

  在这种情况下,多种形式提高海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助力海北教育内涵发展,成为山东教育援青的重要任务。2013年11月,山东支教帮扶专家组6人到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等三所初级中学,通过观摩课堂教学、示范授课、评课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建议。从2013年至今,山东省先后举办海北州骨干教师培训班9期,共培训骨干教师400多名;2015年10月还将在山东举办1期教育管理者培训班,计划培训30人,到山东省有关学校进行跟岗研修或挂职锻炼,学习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

  而组织山东、海北州中小学联姻结对,是成功经验之一。2013年12月,经山东省教育厅协调,海北州组织三所高中选派82名教师前往济南市章丘四中、济钢中学、济北中学学习,引发了两地学校结对的意愿。2014年8月14日,鲁青学校结对仪式在海北州举行。山东省教育厅组织山东省10所管理理念先进、教学质量好、在当地有较高声誉的中学(高中3所,初中7所),与海北州10所中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双向挂职、教师培训、合作教研、学生交流、远程互动、资源共享等形式促进双方的交流、交融,先期实现了海北州中学全覆盖。2015年还将组织两地21所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逐步实现海北学校(幼儿园)的全覆盖。

  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是全州规模最大的一所寄宿制高中,该校和济南章丘四中联姻结对。2015年6月,海北二中已经分3次共安排143名教师、干部,到章丘四中、齐鲁师范学院培训学习。祁连县民族中学,这里的教师到结对学校山东博兴县实验中学学习培训的,已经占到1/3,藏族姑娘熊文英,毕业于华中科大,回到青海后担任该校初二年级数学教师,来山东学习让她对“导学案”等先进教法,以及山东学生的“自主学习”印象深刻。

  倾情支援推动海北教育“转型升级”

  为提高海北州职业教育发展能力,促进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山东省发挥职业技术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采取“多帮一”的形式,由山东办学实力强、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组团式”帮扶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建设。其中,山东华宇工学院与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并为海北州职校援建汽车综合实验(实训)中心,捐赠驾驶员培训教练车10辆和图书1万册;德州交通职业中专、泰山护理职业学院也分别与海北职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11年,山东投资350万元为该校新建学生食堂一座。2014年8月,根据山东省教育厅部署,青岛市选派4位教师来这里支教1年,如今已圆满完成支教任务返回山东。

  交流的的确确带来了实在的效益。在祁连县海北州第三高级中学,2011年山东投资550万元为该校建成了塑胶操场,装配了宿舍楼瓷砖、床具等。校长林如山说:“这也是青海省中小学校第一块塑胶操场,当时西宁市中小学校里都没有。”而且,该校同时与山东滨州北镇中学联姻结对,齐鲁师范学院还为该校组织了多期教师培训共60余人……如今,这里全部采用“导学案”等高效课堂教法已三年,艺术教学也开展得更加富有成效。2015年4月,学校还开始尝试“翻转课堂”“微课”“微视频”,让更多学生受益。今年高考,该校上线率100%,海北州文科高考“状元”、全省文科第四名也出在该校。

  海北州教育局副局长司福章对记者表示:“山东省对海北州教育倾情支援,双方多渠道交流,推动了海北教育内涵发展和‘转型升级’。教师对职业的理解更深化,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准优化,学生共享优质的师资和教育资源,海北州教育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链接:

 倾情支援  爱洒海北Page15NU.htm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