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媒体聚焦
【山东教育报】潍坊校长职级制改革亲历者说(下)
发布日期: 2015-02-04 00:00 浏览次数:

  职级制为实现教育家办学创造了条件

  高密市教育局局长 杨宗荣

  1999年高密市率先对校长职级制进行探索和尝试。2004年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在潍坊市全面铺开后,我市借势深化了校长职级制改革。历经十几年的实践,校长职级制给县域教育及其管理带来了诸多变化。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校长的关系得到理顺,使校长合理流动有了制度保障

  实行校长职级制前,“人权”在组织人事部门,“事权”在教育行政部门,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管不着人。“人权”与“事权”不统一,教育局对一些有行政级别的校长没有任命权,校长把很多精力花费在如何保住“位子”上。实行校长职级制后,管人与管事真正统一,原来的校长“下调”难问题迎刃而解,真正达到了政令畅通,而且让校长有了危机感,能够按照“业绩——职级——待遇”的教育管理思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沙建华校长原是高密一中一名副校级干部,属行政副科级,因为工作能力突出,2004年被选聘为立新中学校长。这在以前,他根本不可能到这所学校任职,因为这所学校属于街道管辖,没有行政级别。况且,作为一名副科级干部调到这样的学校,就相当于“遭贬”,会被人讥笑。现在,学校与校长的行政级别取消了,校长“下调”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实行校长职级制,校长的职级随业绩确定。业绩好,职级就聘得高,价值也就得到体现,有利于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例如,姜庄小学芦明池校长,2006年8月从市第二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岗位调到边远的双羊小学任校长。他根据农村教育实际,实施养成教育,推动了学校发展,两年时间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成绩由全市第十一名升至第五名。2008年8月调任姜庄小学校长,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成绩连年在全市同系列学校中位居第一,他也因此得到相应的高职级。近年来,高密市先后有40多名城区或市直学校教育管理干部交流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对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校长的“官本位”意识被淡化,专业化成长成了校长最大的追求

  实行校长职级制,校长不分行政级别,只论工作业绩,这就淡化了校长的“官本位”意识,增强了职业岗位意识,加快了校长职业化进程。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后,校长不用再为做什么级别的“官”而费脑筋,原来需按行政级别参加的与教育无关的会议没有了,社会应酬活动也大大减少了,校长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师生群体,了解情况,有更多的精力办学校的事,解决学校及师生的问题了。毋庸置疑,校长是教师中之优秀者。现在的校长在摆脱了以往舍本逐末而又繁琐的行政应酬后,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学习和研究,与教师一道深入研究课程和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特长。每年教师培训,校长都主动报名担任培训导师,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各个层面对教师进行辅导。他们还经常深入课堂,指导教师教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恒涛双语小学校长张群,当教师时曾被评为潍坊市教学能手,并成为省教学能手重点培养对象。当校长后尤为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和指导教师搞课改、研教法,先后管理的三所学校风清气正,成效斐然。最近,她被评为潍坊市特级校长。对此,她认为,校长职级制摘掉的是校长的“官帽”,同时更为潜心教育教学、致力专业成长的干事创业者“加爵”开了绿灯,提供了机会。她所任职的学校校长不达行政副科级,而潍坊特级校长的工资待遇却大大超过行政副处级待遇。现在,我市中小学校长每学期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平均达80节以上。教育干部读书学习蔚然成风。高密教育资讯网发表校长的研究报告和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359篇,有9名校长出版了个人教育专著,先后有50多名校长获得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十佳校长”、“优秀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让真正懂教育的人管理学校,为教育家办学创造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学”符合教育专业化的规律,符合教育科学发展的原则,已成众望所归。实行校长职级制前,一些有行政级别的其他部门干部往往被安排到学校担任校长或副校长。实行校长职级制后,没有了行政级别,校长的产生完全来自于教育内部,这就消除了教育外行人进入学校、走上校长岗位的可能。潍坊市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有教育工作经历的人员一般不少于2/3,原则上要有担任过校长职务的人员。这一要求保证了教育行政部门干部的专业化。我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绝大多数有教育工作经历,其中3位副局长曾担任过正职校长,班子成员因业务熟悉,能够很快适应角色,游刃有余地履行职能,保证了教育局工作的高效运转,成效明显,连续几年在高密市社会各界对市属部门满意度调查考评中稳居前列。再如省特级教师、现高密一中校长韩金洲,正高级教师职称,曾担任过教科院院长、教育局分管教学的副局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等职,是颇负盛誉的教育专家型人才。如果根据行政岗位级别任职年龄“硬杠”,身为主任科员的他再有两年就得退居二线,但他借助校长职级制要求,几年前考入高中后备校长人才库,2012年走上校长岗位。根据校长职级制要求,他至少干满为期4年的一个校长任期,如达到高级或特级校长,特别优秀就可以干到65周岁。这样,校长职级制为他在岗位上发挥潜能、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延长2~13年的时限。可见,校长职级制不仅实现了让真正懂教育的人管教育,保证了教育干部队伍专业化,而且为懂教育、善教学的行家里手担任校长,逐步实现教育家办学创造了条件,更是对“人才是第一资源”最好的落实。

  走在专家办学的路上

  诸城一中校长 王克田

  对于校长职级制,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校长职级制的本质就是校长专业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它打破原来的终身制而代之以聘任制,体现了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实质性转变,使校长的正常流动成为一种可能。它有利于调动校长办学的积极性,加快专家型校长的成长。

  二是对校长自身来讲,校长职级制是解决校长专业化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激发校长开拓进取精神,更好地促进校长负责制的实施,使校长对办学的方向更加明确、管理更加科学、责权更加清晰,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是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校长职级制的实施使校长放弃了“官本位”的思想,校长可以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教师和学生创设和睦、融洽的气氛。由于校长本身就是名师,了解名师的成长过程,所以由校长来办学有利于名师成长,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有助于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增强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由于校长的专业化,校长有更多的精力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对学生有更深的了解,能以广博的爱心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发展具有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四是对学校来讲,由于校长专业化发展使专家办学和教育家办学成为可能,校长办学自主权加大,形成了整体的办学思路和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整体快速发展,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特色的积淀和升华,有利于实现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社会声誉。

  校长职级制改革之我见

  昌邑市奎聚中心校校长 姜言邦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打破了校长终身制,给校长带来了压力和动力。

  校长职级制有利于校长增强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校长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报告会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重大教育决策;通过飞信、QQ群、校讯通等联系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策略;针对教育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向全校家长发放征求意见书,对征集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一一破解。家校联手,学生在校内外的情况得到及时了解,老师、家长对症下药,消除了学生各方面的困惑与烦恼,保证了学生学得安心、开心,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校长职级制有利于激发校长的开拓创新精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改革。与校长职级制改革相配套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在各校也相继开展。昌邑市奎聚小学对教职工也实行了职级制,在学校内部设置特聘教师、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中级教师和初级教师等职级。特聘教师、首席教师负责传帮带,骨干教师负责提升引导,提供教师研讨的课例。职级制让能者上、庸者下,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校长能够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帮助教师明辨是非,鼓励教师放开手脚,积极开展工作。如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奎聚小学对教师提出要求:该讲的还要讲,该说的话还要说,关键是要精,要抓住时机。再如,遇到家长或学生的投诉、举报、网评等,学校一方面通过研究总结,帮助教师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校长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给老师以引导,特意撰写了题为《宽容与惩戒》的文章,挂在校园网上供教师参考。有了校长的明确指导,教师的思想困惑解除了,在课堂改革和教育管理中就会放开手脚,勇往直前。

  职级制为区域教育发展助力提速

  潍坊市寒亭区教育局局长 刘虎恩

  一个好校长能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能够促进区域教育发展。校长职级制改革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实现了管事与管人的真正统一,为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与校长成长规律相适应的校长管理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提供了政策保障,对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善管理、专家型的校长管理人才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职级制让校长们的眼睛不再只盯着行政级别,而是更加关注教育工作本身。在近几年的专家办学探索实践中,寒亭区60名中小学校长和1名公办幼儿园园长全部纳入职级制管理,职级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随着去行政化校长职级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校长的行政色彩越来越淡,专家色彩越来越浓,自身潜能和办学活力被有效激发,为发展中的区域教育注入了无限活力。无论是人事关系的理顺、人才资源的整合,还是现代办学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校长和师生都切实感受到了校长职级制改革带来的好处。

  实行校长职级制后,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强化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为实现教育家办学创造了条件。校长的考核、任命、管理权限完全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和统一调配,校长的产生完全来自教育内部。这样就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担任校长,让校长完全按教育规律管理学校,同时让一个区域内的人才资源能上下左右科学流动。

  实行校长职级制,进一步解放了校长的人权、财权和事权,校长可以在学校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和行政束缚,自身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把主要精力用于抓教育、抓管理、抓质量、抓效益,有利于校长自身潜能的发挥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主顺利开展。

  实施校长职级制,淡化了校长的“官本位”意识,让校长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校长摘除“官帽”后,不用再为做什么级别的“官”而费脑筋,而是有充足的时间深入课堂、关注教学;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学习、研究,并通过校长论坛、理论研修、参观考察等形式,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岗位意识,加快了校长职业化进程。校长职级制改革以后,校长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自身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管理中,并在实践中有了认同感、危机感、使命感和成就感,促进了学校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成为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我看校长职级制改革

  安丘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沈秀珍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和决策者,同时也承担着崇高的社会责任。潍坊自2004年开始实施的校长职级制改革,为校长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平台,为学校的科学、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我作为此项教育改革的受益者主要谈几点感受。

  一是脱掉“官服”轻松上阵同样赢得尊重。校长的行政级别取消了,“官服”脱掉了,与教育无关的工作也随之摒弃,这就让校长甩开膀子轻松上阵,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干自己应该干的事。安丘市实验小学校长徐军民一身扑在事业上,每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全力抓教育教学质量;学期末他还利用家长会向全体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及取得的成绩,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孩子综合素质提高了,家长满意了,学校工作得到了肯定,校长同样赢得了社会的信任与尊重。

  二是社会满意度评价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教育局每学期都会随机抽取部分家长对学校进行满意度调查,并根据满意度考核教师的师德,作为确定校长职级的重要标准。因为调查的内容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这项工作有助于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学校每学期还面向全体家长、学生对任课教师、班级、学校进行综合工作满意度调查。校长根据各类调查结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真正做到了积极办学、为民办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是改革为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正能量。职级制改革是潍坊教育的创举,真正让有能力、懂业务的人才发挥自己的智慧、才能。尤其是对职级制校长的动态管理,任期内的“轮训”能够让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有效地带动了薄弱学校的发展,为教育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正能量。

  校长职级制激发校长办学热情

  高密市姚哥庄小学校长 周军清

  实施校长职级制管理极大地调动了校长办学的积极性,我对此感触较深。我原在高密市城区一所规模较大的小学担任副校长,2008年7月考选为教育后备干部进入校长后备人才库,经过下乡支教、外出培训、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挂职学习培训等,我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8月,经组织考核,我被选聘到一所农村小学担任校长职务。校长职级制为我充分践行办学理念、规范管理流程、提升办学效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因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很多学生家长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去上学,每年有50余人到城区求学,学校办学水平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我来到学校任职时,就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

  “学生都不在这儿上学,很多老师的孩子都送到城里上学。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在第一次校领导班子例会上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让大家去思考。

  学校现有53名教职工,平均年龄40岁左右,正是干事创业的年龄。省教学能手、潍坊市教学能手及市级骨干教师就达20人,高密市级教学能手25人,获市级以上业务、综合荣誉称号的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89%。这本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可怎么就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呢?问题出在哪里?

  “只有学校有了风清气正的环境,老师才能拥有和谐快乐的工作氛围,才能积蓄主动发展的能量和干劲。只有全体教职工始终保持追赶的心态,拿出更大的劲头,付出更大的努力,迈出更大的步伐;只有整个教师群体力戒浮躁,涵养正气,通力协作,讲师德、比用心,把握自身发展的机遇,珍惜干事创业的舞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我们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学校风气。”全体教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找到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症结。于是“快乐教育”办学理念应运而生,“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快乐,让学生收获快乐的教育”成为我们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用文化引领快乐教育之风,让教师在工作中追求幸福”、“建设‘快乐笑脸墙’,用智慧叩开快乐成长之门”、“开展‘感动校园月度人物’评选活动,积淀快乐文化”、“启动‘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满足教师快乐成长的需求”、“实施管理‘金点子’制度,点亮教师心灵的智慧明灯”、“组建教师‘快乐社团’,增进友谊,收获快乐”、“设立‘同事赞美日’”等教育系列活动开展起来。学校还要求将这些活动贯穿于日常教育之中。

  “胸怀共同目标,建设高品位学校”成了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历经一年的实践,我们收获了丰硕的果实。2012年暑假一年级招生比2011年整整多了100个学生。“校长,能不能把我们的孩子转到这里上学?”一些家长迫切地问。开学之初,从城区学校转回来上学的学生就有十几个。目前,学校在校生达1100多名。学校在2012年全市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中跃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名,获得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双丰收。

  校长职级制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让我敢于付出、乐于付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