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媒体聚焦
【聊城晚报】聊城:两年告别大班额 需投40.9亿元
发布日期: 2015-12-23 00:00 浏览次数:

  校舍 新建小区教育配套不到位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

  聊城市解决大班额问题的专项规划与实施方案,充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新增中小学用地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关于城市建设中的教育配套设施,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原则,未按照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要求完成教育设施配建、不能同步交付使用、教育部门未收到“钥匙”的居住区项目,规划部门不予办理规划验收,建设部门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

  对聊城市已建成的居住区,在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未载明建设投资来源的教育设施,由政府负责,在2017年年底前建成后,交由教育部门管理。

  应由开发企业配建而没有配建的,要责成开发企业完成配套建设,否则记入不良信用记录。

  教育部门配合规划、建设部门,共同抓好学校的选址、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在合适的地点建成规模适当、功能适用、符合安全要求的教育设施。

  人员 需新增教职工7829人 调整教师编制补齐教师缺口

  到2017年,聊城市完成解决大班额的任务,需新增教职工7829人。

  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教育局及时协商市编办、财政部门尽快启动重新核定聊城市中小学教师编制工作,以目前现有在校生数为基数统一核定。

  新建中小学,按照办学标准和招生规模确定教师编制,暂不具备条件的,依托现有学校设立分校或教学点等形式予以统筹调剂。

  同时,积极协调市编制部门在事业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

  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

  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后,使用专户编制补充的专任教师改为占用中小学编制,专户编制相应核减。积极协调市人社局用2年时间,将现有空编的中小学教师岗位和新建学校需求的教师补充到位。

  市教育局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强化县域内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和有效管理。

  扶持 上亿元奖补解决大班额支出费用

  为解决大班额问题,聊城市加大了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2015-2017年,市财政已安排资金1亿元以上,用于奖补各县(市、区)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建设费用。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落实经费投入主体责任,保障解决大班额问题资金需求。

  严格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征收和使用政策,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从彩票公益金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育等政策。

  同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争取农发行和国开行贷款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得力措施

  三分之一农村学校将成为名校 留住当地生源

  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新建学校,但光靠新建学校不可能如期完成解决大班额的任务。所以,名校办分校是简捷有效的措施。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随着工作力度的加大,至少有312所最薄弱的农村学校将成为名校分校。

  据介绍,目前,聊城市已有44所名校带办分校取得了明显成效。这44所学校采取新建、带动、兼并、托管等方式办了66所分校,惠及48648名学生。11月6日,全市名校办分校工作推进会议后,聊城市又有109所名校与146所弱校达成托管、带动意向。

  聊城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哈宝泉表示,通过名校带动,农村分校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可以留住当地生源,减少农村学生向城市的流动,缓解城区小学大班额压力。为此,聊城市将进一步加大名校带分校工作力度。

  按照要求,全市177所城区中小学(高中28所,初中45所,小学104所)每所至少带办一所分校;全市135所乡镇中心小学每所至少托管一所薄弱学校;鼓励名校兴办教育集团,进一步推进名校带动战略,扩大名校影响力和辐射面。

  据介绍,全市共有农村学校975所,通过名校办分校工作的开展,至少有312所最薄弱的农村学校成为名校分校,占全市农村学校的三分之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