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职处函[2014]7号
各市教育局职成教科(处),各高职院校教务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高我省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根据《关于举办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4〕13号)要求,现将我省2014年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1.组委会
主 任:徐曙光 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党组成员
副主任:梁斌言 山东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
钱乃余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委 员:姜玉亭 山东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调研员
亓俊忠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石 冰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
孙宝水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职教专业教研部主任
2.秘书处
秘 书 长:徐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院长
3.仲裁委员会
主 任:梁斌言 山东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
副主任:姜玉亭 山东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调研员
孙宝水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职教专业教研部主任
二、比赛时间地点
1.比赛时间:2014年7月5日。7月4日下午报到。
2.比赛地点: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三、比赛项目
1.中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组、公共艺术课程组、石油化工专业类组、医药卫生专业类组、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设“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架模型设计”两个教学内容组。
2.高职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语文类课程组、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电子信息专业大类组、轻纺食品专业大类组、文化教育专业大类组。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3)网络课程比赛
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
四、赛项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
(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
(3)参赛教师应选用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4年山东省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上传到大赛专用平台后使用,上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团体报名。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1)参赛教师应按照自定义的教学情境,整合要求使用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要求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完成必须的设备操作,展示操作效果。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4.网络课程比赛
本赛项考察教师在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条件下,设计、制作网络课程的能力。
(1)参赛作品应体现学习过程管理的特点,满足网络条件下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需求,推动课程内涵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2)参赛作品应针对一门课程进行开发,已经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公共网络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自主建设或参与建设的网络课程,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参与,以团体名义报名的,须由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企业人员可作为团队成员,成员不超过5人。
五、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艺术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厅〔2013〕2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2.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3. “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应参照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有关内容,“建筑桁架模型设计”应参照中职土木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及相关课程内容,具体见附件1。
4.参赛内容为高等职业学校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可参加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语文类课程组比赛。
5.参赛内容为教育部已发布《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所含专业的,应依据有关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要求进行制作和设计。
六、比赛办法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参赛教师使用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软件,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经网络初评入围决赛的参赛教师,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不超过45分钟的实际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内容一致,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视频应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视频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不允许另行剪辑。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另行通知。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向大赛组委会提供讲解教学设计录像和相关材料,讲解教学设计录像20分钟(含必要的设备操作)。
4.网络课程比赛
本赛项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者向大赛组委会提供网络课程的网址和有关材料,由组委会组织专家网络评审。
七、奖项设置
1.大赛按比赛项目设一、二、三等奖,分别为项目参赛总数的10%、20%、30%,颁发获奖证书。
2.根据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分配给山东省的各项目名额,原则上按对应项目获奖名次推荐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如果遇到多件作品属于同一小组,超过国家规定同一小组的最大报送数量时,并由后面排名最高且满足条件的作品替补参加国赛。
八、参赛要求
1.中职以市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参加比赛并负责报名,各代表队参赛教师须经各地市或各高职院校选拔产生。名额分配见附件2。
2.参赛教师应是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不限。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
3.已参加过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不参加2014年比赛。
4.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5.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将在非商业用途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共享。
6.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个人情况介绍。
7.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每个市每个小组的参赛作品不超过2件。如: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3件中职语文组的作品参赛,同一代表队不可报送3件高职资源开发与测绘专业大类组的作品参赛。
九、资料报送要求
1. 中职以市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报送材料(名额分配见附件2)。
2. 2014年6月15日前填写《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表》(附件3)和《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报名汇总表》(附件4),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
3.2014年6月25日前报送如下材料: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报送纸质教案5份、说课稿5份、讲解视频光盘1份,所有文字材料的电子文稿应一并刻录到光盘中,报送的材料应与比赛现场使用的一致;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项目报送纸质教案5份和课堂教学录像光盘一个(教学录像格式见附件5),文字材料的电子文稿应一并刻录到光盘中;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项目报送纸质教案5份、说课稿5份、讲解视频光盘1份,所有文字材料的电子文稿应一并刻录到光盘中;
(4)网络课程比赛项目。报送参赛作品的网址及评审所需的其他材料(如教师用账号、学生用账号等)。
4.每个参赛作品的材料用档案袋单独封装,档案袋封面要粘贴单项“报名表”。材料的其它位置不得出现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纸质材料须用A4纸打印,纵向左侧装订。
5.讲解视频需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免费录制讲解视频专用软件录制,软件和使用教程在大赛官方网站(www.nvic.edu.cn或www.nvic.com.cn)下载。
十、其它事项
1.各市各高职院校要按时间要求报送参赛材料并电话确认。联系人:尚玉新;电话:15064130328;邮箱:xxhjxzz@163.com;通讯地址:济南市旅游路4516号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邮编:250103。
2.各代表队在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过程中,如有非报名或非材料提交方面的问题,联系人:张宗国:15053181316,frankzzg@163.com;徐红:15053185001,xuhonglele@163.com。
工作QQ群:203456687(请各市及高职院校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加入)
附件:1.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内容
5.2014年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视频格式及技术参数
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2014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