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6 08:15:11 来源:大众日报
启动学生德育改革行动计划、80个县达义务教育均衡标准、扩大“3+2”“3+4”贯通培养规模、地方本科院校加速“腾笼换鸟”、做大春季高考……
立德树人: 构建相衔接的德教体系
启动《山东省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探索构建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德育教育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推动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长效机制。建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实施素质教育重点项目推进计划,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实施特色高中建设计划、高等学校与普通高中联合育人计划。围绕素质教育要求,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强基础教育质量检测。
启动实施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计划和艺术教育普及计划。建立学生身体素质监测和公告制度,组织实施“山东省艺术家进校园活动”。
教育均衡: 争取80县区达标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作为年内工作重点,结合人口流动趋势编制好学校布局规划。扎实推进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认真实施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确保到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全部达到基本办学标准,并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加快“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建设步伐。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机动编制政策,补充农村中小学急需的学科教师,完善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引导和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或城镇薄弱学校任教。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争取全省有80个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
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颁布的《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以完善幼儿园内部保教设施为重点,加强乡镇以下农村(社区)幼儿园和城市新建居民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启动并实施二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研究制定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方案,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并突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两端延伸,努力构建布局基本合理、学段相互衔接、普职相互融通、医教相互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职教体系: “双证互通”试点扩大
完善专业和课程建设。总结完善“3+
完善职业教育激励评价机制。建立奖补机制,推进中职学校专业分级认定和高职院校专业评鉴,改革完善国赛、省赛选手选拔、训练和奖励制度,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带动普及的良性示范引领机制。
推进产学良性互动。将中职教育“双证互通”试点扩大到所有合格学校,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卓越技师 卓越工程师”试点;加强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完善职教集团运作模式;落实校企合作税收优惠政策;推行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高教改革: 启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试点
坚持应用为本的办学定位,通过招生计划倾斜、专项资金支持等方式,支持高校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应用型专业建设,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培养应用型人才;鼓励更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应用型名校要率先转型,应用基础型高校逐步推开,加速“腾笼换鸟”的过程;建立大学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交流制度。
全面推进高校分类建设,解决专业同质化问题。加强名校工程建设,推动高校分类建设,研究探索对高等学校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分类考核,促进全省高等教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层次类别清晰、布局结构合理、具有山东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启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试点,建立学术为导向的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出台山东省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方案,选择部分学校进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
招考制度: 春季高考本科招生计划翻倍
围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调整山东省高等院校生源计划,增加春季高考的本科招生计划,使今年春季高考的本科招生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3+
进一步改进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认真组织实施好春季高考“知识 技能”考试招生工作,特别是扎实做好山东省首次实施的专业技能实操考试工作。
围绕落实教育公平原则,进一步打破高考对考生户籍等方面的歧视,取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山东省参加高考的户籍限制,并统一划定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多元办学: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采取财政奖补、选派公办教师支教、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民办职业院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聘、进修培训、评先选优、课题申请、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青岛、潍坊、德州市开展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教师社会保障与公办学校教师同样待遇试点;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开展民办高校名校遴选建设,并设立专项发展资金,支持一部分高水平的民办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严格按要求落实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等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