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文件函件 > 政策文件
关于建立教研机构课程改革定点联系制度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2-09-24 00:00 浏览次数:

 


鲁教基函(2012)42号


 


各市教育局:


为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我省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建立教研机构课程改革定点联系制度。从2012年秋季开始,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联合行动,分别确定各自联系区域,指导和帮助联系单位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落实课程方案,培育课程改革先进典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建立教研机构定点联系制度的目标


建立教研机构课程改革定点联系制度的总体目标是:实施“专业引领,典型培养,点上突破,面上推广”的课程改革推进策略,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实现在全省范围内培育一批教育思想先进、课程管理科学、课程体系完备、办学行为规范、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效果显著、教育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示范区域,带动全省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具体目标为:


(一)把建立课程改革定点联系制度作为转变教研作风、发挥教研职能的突破口。全面贯彻我省教研工作规范,充分发挥教研系统在课程改革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在教研系统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流的教研工作团队。


(二)把联系点打造成尊重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的示范区。依据国家和我省政策规定,在市、县(市、区)、乡(镇)三个层面上分别重点培育若干个尊重规律、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先进区域。


(三)把联系点建设成为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骨干区。实现所有联系点学校开齐开好国家必修课程,根据需求科学设置选修课程,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提升联系点课程建设能力和实施水平。


(四)把联系点作为总结课程改革经验、解决课改实际问题的试验点。总结课程改革以来的经验,梳理现存的疑难问题,和联系点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开展系统研究和实验,使联系点课程改革健康顺利地推进。


(五)把联系点培育成实施教育制度创新、深化课程改革的窗口。在联系点倡导课程教学制度创新,发现和提升一批科学、高效的课程实施模式,培育一批办学思想领先、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秀的学校。


二、   建立教研机构定点联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任务


省教研室确定两个市,各市教研室(教科院、教研中心)确定两个县(市、区),各县(市、区)教研室确定两个乡(镇),分别作为今后三年课程改革联系点。教研机构在联系点的具体任务是: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总结联系点实施课程改革的经验,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确定重点研究课题,协助联系点制定规划,创新制度,拓展发展路径。


(二)指导和帮助联系点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系,建立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课程实施机制,指导联系点合理配置学校的各类课程资源。


(三)深入课堂研究和指导教学,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指导联系点探索教与学的有效策略,引导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四)和联系点共同研究探索有效的学业评价方法,对教研部门和学校教师开展考试与评价实施技能培训,让考试和评价成为促进教学成效信息反馈、教师与学生相互激励、教与学行为不断改进的重要途径。


(五)针对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如课程设置、选课走班、实践类课程的实施与管理等,确定研究主题,邀请有关专家参与研究,通过联动教研方式集中攻关。


(六)围绕基于素质教育的学科素养构成要素、学科素养的发展机制和培养方式、学科素养的测量与评价等课题,与联系点进行合作研究,并进行专业指导。


(七)与联系点合作研究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及其发展途径,指导联系点教师培训和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优秀教师。


(八)为联系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和资源支持。


三、教研机构定点联系工作基本步骤和要求


建立教研机构课程改革定点联系制度实施分级负责、分段展开、层层落实、三级联动策略。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阶段:工作启动阶段。各级教研部门选取联系点(省、市联系点名单见附件),分析联系点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


(一)采用资料分析法分析联系点的课程管理与实施、办学行为规范、教师发展规划、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等方面的文件、制度等,把握管理层面的思路与设想。


(二)抽样分析联系点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方案、管理现状、教学水平和教师队伍、教学资源等现状。


(三)召开联系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学校的领导干部、教育教学专家联席会议,研制发展规划。


第二阶段:工作实施阶段。各级教研机构深入联系点,按照前期规划指导联系点的工作。


(一)面上发动,整体推进。在联系点区域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动员会议,部署工作规划。


(二)点上指导,重点突破。各级教研机构分别组建若干专业团队,每个团队在联系点区域内指导课程与教学工作,并选取代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不间断地跟踪和指导其课程与教学工作,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课程教学的管理与实施水平。


(三)区域内交流,以点带面。各级教研机构在本联系点区域内定期组织课程实施情况经验交流活动,引领和推动本区域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第三阶段:经验总结推广阶段。汇总各联系点的工作成果,选择典型成果宣传推广或推荐发表。采用跨区域对口支援、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等措施,辐射和带动全省范围内的课程与教学工作实现科学发展。


四、建立教研机构定点联系制度的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教研机构课程改革定点联系工作,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组织教研机构做好联系点的选择和工作计划,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教研机构要把建立课程改革定点联系制度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大事抓紧抓好。明确联系点工作目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相关责任,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和监督。要注意总结经验,发现和培养典型,不断提升联系点教育教学水平,把联系点工作成效、课程改革典型的培育等作为今后评价各地教研工作的重要指标。


 


附件:山东省教研机构课程改革联系点名单


 


      


 


 


 


                  二○一二年九月十七日


 


 


 


 


 


 


山东省教研机构课程改革联系点名单


 


省教研室:    济南市 滨州市


济南市教研室: 槐荫区 商河县


青岛市普教教研室: 崂山区 莱西市


淄博市教研室: 沂源县 高青县


枣庄市教研室: 薛城区 台儿庄区


东营市教科院: 广饶县 利津县


烟台市教科院: 牟平区 莱州市


潍坊市教科院: 潍城区 昌邑县


济宁市教研室: 金乡县 汶上县


临沂市教研中心:罗庄区 郯城县


泰安市教研室: 岱岳区 肥城市


威海市教研中心:环翠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


日照市教研室: 莒 县 东港区


滨州市教研室: 滨城区 沾化县


德州市教研室: 庆云县 平原县


聊城市教研室: 莘 县 东昌府区


菏泽市教研室: 巨野县 牡丹区


莱芜市教研室: 莱城区 钢城区


 


 


 


 


 


 


 


 


 


 


                             


政府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2年9月17日印发 


                              


校对:卢 巍                共印35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