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文件函件 > 政策文件
关于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研究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
发布日期: 2009-09-18 00:00 浏览次数:

 


 


 


鲁学位办〔2009〕16号


 


 


关于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研究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从2006年开始,我省制定并启动了《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创新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围绕研究生创新教育进行项目的立项研究,旨在推进研究生教育各项改革与基本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大力加强研究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质量。为规范项目管理,省教育厅、省学位委员会制定了《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单位加强立项项目管理,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按时提交年度进展报告、结题报告等。2009年7月,我们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所报各立项项目的结题报告书和进展报告书进行了认真审核,对创新计划项目的总体实施与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总结。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项目立项与实施进展情况


(一)立项与项目实施总体进展。2006—2008年三年共审核批准立项424项(其中自筹经费112项),覆盖全省34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526.4万元,各培养单位配套经费304.6万元。


在2006—2007年立项的271个项目中,应结题77项,按时提交结题报告40项,申请延期结题23项,在研项目194项,提交年度进展报告书209份。经专家审核评议,同意结题38项,须补充完善后再结题2项。


(二)大多数单位工作扎实,措施到位。分析认为,大多数单位对该项工作认识到位,措施得力,项目进展情况良好。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烟台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单位把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纳入本单位整体工作计划之中,严格执行创新计划项目管理要求,认真审核并及时报送有关材料,项目结题率高,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成效比较明显。


许多单位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安排了配套实施经费,做到了管理制度、机构、经费、人员落实。如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经济学院等许多单位,都制定了本单位的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领导分工,以培养办(科)为创新计划项目的主管部门,确定了科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其职责就是抓上报项目校内筛选,监督、检查项目的进度,及时调度项目进展,及时解决项目研究和推广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为项目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聊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单位对研究生创新立项项目给予1:1的配套经费投入,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结合省级立项,部分单位还进行了校级项目立项工作,推动了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单位,拨出专款设立校级研究生创新课题,形成了做好校内项目、孵化省级项目、争取国家项目的良性工作推进,收到好的效果。


二、部分项目取得初步成果


由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注重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因此,项目实施周期较长,每个项目完成周期大致为3年左右。从2006年底批复第一批项目至今,只有2年多的时间,大部分项目都在实施进展之中。尽管如此,仍取得了阶段性收获和部分比较好的成果。


济南大学 杨波 教授主持的“山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项目,初步完成了既定任务。该系统在部分院校试用的基础上,于2009年下半年在全省各研究生单位推广应用。我办已使用该系统顺利完成了2008、2009年全省优秀学位论文和研究生创新成果奖的网评任务,实现了学籍信息、学历信息和学位信息的即时上报,大大提高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曲阜师范大学 张洪海 教授主持的“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个案研究”项目,全面调查了国内外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与保障的研究情况,系统分析了有关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提出“三全” 管理理念,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予的全面质量管理,从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全过程管理与全面督导相匹配,以曲师大的实践作检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健全质量管理与保障系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与借鉴意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勇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山东理工大学柳铎的“扩招条件下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创新培养模式的探讨”、山东农业大学宋加木的“研究生个性化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山东经济学院董长瑞的“经济类硕士研究生创新性课程体系研究”、山东农业大学薛兴利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研究”、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周文松的“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研究”、山东轻工业学院姚金水的“中心实验室的建立及其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作用研究”、青岛科技大学宣宗伟的“硕士生导师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王瑞和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山东科技大学李东阳的“工程硕士培养途径与过程的创新性研究探索与实践”、山东师范大学刘方爱的“基于因特网的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方案及平台建设”、聊城大学陈德正的“历史学专业基础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等项目,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培养模式和机制、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及教育教学方法、导师队伍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管理体系、学科建设与质量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相应的成果,都有一定的参考与推广意义。


三、项目研究与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单位对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各项基本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管理措施不力,项目进展缓慢。具体表现在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或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存在“重申请、轻研究、忽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工作落实不到位、环节拖沓,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未见成效。


(二)部分项目未能深入分析并找到课题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未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有的只是限于一般情况的调研,或只关注理论层面分析,或局限于常规性工作分析,归纳总结已有的工作做法,对于研究生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把握不准、分析不够,未能提出改进工作的有效对策,致使项目研究的可操作性不强,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没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三)有的单位对项目研究成果的实践与推广重视与支持不够,致使项目研究增加了困难,难于发挥实际项目效益。由于部分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受综合因素的共同制约,需要相关政策特别是管理层面的支持。如研究生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导师水平有效提高途径、学科建设强化机制、产学研结合与校企(地)联合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广等方面,都需要课题组、管理人员及单位领导的有机配合与政策支持,否则,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四)个别项目主持人没有尽到职责,课题组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


四、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进一步抓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学科和学位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要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并纳入研究生教育整体工作的重要议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分工,真正做到领导、组织、管理、人员、经费、工作的全方位落实。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和配套实施办法,严格工作程序,细化工作要求,明确奖惩措施,完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项目研究与实施质量。对于省级以上立项项目,各单位要至少每半年调度检查一次进展情况,听取项目组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项目研究实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在本单位实施、总结、推广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研究成果对于保障与提高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质量的效益。


(三)加强项目宣传与成果的交流。各单位要定期进行项目总结,及时掌握并通报项目工作及进展情况,加大对优秀项目成果的应用、推广、宣传工作,定期组织有关评比和表彰工作,奖优罚劣,扩大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及其研究成果的影响,形成单位、导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关心与支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要主动地将研究成果交流、推广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去,分享成果,共同推进。


(四)及时报送有关材料。各单位要认真审核筛选上报的申报项目,特别是要按《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组织项目组认真填写并及时审核报送项目年度进展报告书与结题报告书(报送结题报告书要同时报送项目研究报告),督促各项目组认真执行项目进展计划。如有课题组人员变动较大及因故须推迟完成的项目,单位要及时上报变动或延期结题报告。


根据项目实施和有关事项的变化,我们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年度进展报告书》和《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结题报告书》格式进行了调整,并正式启用,请各单位认真执行。


 


附件:1、《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年度进展报告书》


      2、《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结题报告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