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文件函件 > 政策文件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山东教育年鉴》2009卷组稿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09-01-14 00:00 浏览次数: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山东教育年鉴》2009卷组稿工作的通知


鲁教办函(2009)1号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


《山东教育年鉴》(以下称《年鉴》)是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编纂的逐年反映山东省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为做好《山东教育年鉴》2009卷的撰稿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反映教育系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在2008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取得的新成就,深入反映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山东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展现出的新风貌。


二、组织领导


《年鉴》2009卷的编撰工作实行在厅党组领导下,由厅办公室组织协调,各处室、单位共同参与,教育史志办公室具体负责整理、编撰和出版工作的编撰体制;采用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及相关单位(部门)分管领导督办与审核,办公室组织协调,指定专门的撰稿人具体负责材料汇集、撰稿和发行的组织形式。


三、撰稿要求


《年鉴》(2009)稿件的撰写,要客观、准确地反映本单位、本地区2008年度教育工作发展变化的重要事件和创新成果。要求资料详尽、内容完整、文字简练平实。


(一)各单位(部门)撰稿负责人,要严格按照《年鉴》(2008)撰稿说明规定的体例撰稿,所撰内容限于 2008年 1月 1日 至12月31日内。具体行文要求和撰稿格式、规范见附件。


(二)注意当年度内容与上年度的连续性,认真挖掘典型经验和工作特色,忠实纪录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历史进程。


(三)正确把握“年度概况”和“具体条目”的关系。对“年度概况”,要求科学合理地综合年度资料,缜密构思,层次清晰,突出重点。叙述应客观写实,避免工作总结式或者流水账式的陈述。日常事务和一般工作情况不要列入,行文切忌八股式的堆砌。条目与栏目应层次清楚,条目标题应与条目内容一致,做到一事一题,文字简约、结构合理、逻辑性强。对具体条目,要求对单位或地区当年发生的大事、要事、特事等进行集中选题,做到一事一条,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要素写实、写清,力求题目清晰,内容充实,做到重大事件和典型事件不遗漏。


(四)为使《年鉴》图文并茂,增强其资料性、工具性和历史保存价值,要求各单位(部门)根据年度教育发展特点和实际,搜集、提供与条目内容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教育改革、重大事件的彩色照片,一并编入稿中。


(五)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提供稿件的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稿件的字数控制在15000字以内(包括县、市、区内容);各高等学校提供稿件的字数控制在6000字以内。


四、截稿日期与稿件传送


(一)截稿日期为 2009年 3月 1日 ,请各单位(部门)于截稿日期前报送稿件。


(二)准备纸质文稿和电子文稿各一份。稿件请统一使用WORD中文软件编辑,用小四号小标宋,A4纸打印。


纸质文稿邮寄至: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36号山东省教育史志办公室,邮编 250013;


电子文稿发送至:sdjyszb@163.com,请在邮件主题上注明撰稿单位及稿件名称。


联系电话:0531-86401213、86417267;厅机关及直属单位联系人:孟华、王广州;高校联系人:徐凤玲;各市联系人:宋维国。


《年鉴》的编辑出版是一项时效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组稿工作必须做到进度同步、协调一致,务必在规定时间内交稿,以保证《年鉴》按时编纂和出版。各单位(部门)领导要精心组织,妥善安排,切实重视《年鉴》的撰稿工作,提高撰稿质量,要落实业务经验丰富、写作能力强的人员撰稿。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意把握本地、本部门工作的全局,收集资料要广泛全面,筛选资料要认真细致,准确反映2008年度的大事、要事、新事。为避免发生因多人撰写而造成稿件内容重复、交叉甚至互相矛盾的情况,各单位要落实专人对稿件以及数据、图表等进行初审,并由单位负责人对稿件进行终审。严把质量关,撰稿必须记述全面、内容真实,确保不出现大的疏漏和错误。


 


附件:1. 关于《山东教育年鉴》的行文要求


2. 《山东教育年鉴》撰稿体例、选题原则与写作规范


 


                           二○○九年一月四日


 


 


附件1:


 


关于《山东教育年鉴》的行文要求


 


《山东教育年鉴》(以下称《年鉴》)在行文方面,总的要求是严格按照现代汉语行文规范标准,遵循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努力使《年鉴》语言做到规范、准确、严谨。结合《年鉴》前几卷的编撰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一、文字


1992 年 7 月 7 日 新闻出版署、国家语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中规定的《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并认真执行 2002 年 3 月 31 日 试行的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主持制定的《第一批异型词整理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


二、语句


《年鉴》条目须使用规范的叙述性语体文,不用口语、方言。词语应概念清楚,含义直白,少用多意词及词语的喻意、引申意。用语宜浅显易懂。句式以陈述句为主,为避免歧义,应多用完整句,少用省略句。句子一般不使用修辞手法。


三、标点符号


1995 年 12 月 31 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标点,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连续使用引号、书名号,中间不加顿号。


(二)撰稿人署名两人以上,中间空一格即可,名字用圆括号括上。


(三)某些词语必须用顿号顿开,如 “市、县”等。


(四)标题不用顿号、逗号、句号、分号,需要停顿的用空格表示。


(五)条目标题用“〔  〕”括起,顶格,后空一格接正文。


四、文档分层序号


《年鉴》稿的撰写,根据内容要按档次书写。第一档用一、二、三……第二档用(一)、(二)、(三)……第三档用1、2、3……第四档用(1)、(2)、(3)……


五、称谓


(一)名称要恰当明确,不能含混不清。如“市教育局”应表述为“хх市教育局”。


(二)各种名称要用全称,如名称过长且重复出现,第一次用全称,之后可用简称,须加括号注明(以下简称××),简称必须是约定俗成、社会认可的。各种法律、文件名称首次出现要用全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不能简单写作《义务教育法》。


(三)区域和单位一律用第三人称,不用“我市”“我区”“我局”、“我校”、“我院”、“该市”、“本市”等称谓,可使用“全市”、“全区”、“全校”等称谓。


(四)人物称谓一般直书其名,必要时可在名前冠以职务,名后缀以职称,一般不加“同志”、“先生”等。对行业,慎用“系统”,可用“部门”。


六、时间表述


(一)、时间表述要明确,不用“今年”“去年”“上年”和“目前”“最近”、“前几年”等不确切的时间概念。凡与2008年相比的数据,统一使用“比2008年增加(或增长)”表述,不宜用“比去年增长”。


(二)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80年代、 2007 年 11 月 23 日 。年份一律用全称,如2005年不能写成05年。


七、数字的使用


认真执行 1995 年 12 月 31 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又得体的地方,都使用阿拉伯数字。


记数和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倍数等)要用阿拉伯数字。例如:3123、1/3、4.5倍、5%等。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要使用汉字,如:一律、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二·九”运动等。


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国际通用的三位分节法,而不用“,”分节的办法。节与节之间留半个阿拉伯数字的间距。5位以上的数,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为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如:43500人,可改写成4.35万人或43500人,但不能写作4万3千5百人。


使用对比数得到的增减数,如果是相对数,用“增长”或“降低”(不能用“倍”)表达,绝对数用“增加”或“减少”表达。


稿件中使用的统计数,要和统计部门核对。前后要一致,正文和表格中的数据要一致,分散和汇总的要一致。


表示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范围,使用“~”,如10%~20%,30~40人次。


八、计量单位


(一)计量单位名称、符号的使用,按 1993 年 12 月 27 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执行,原则上要使用法定公制计量单位,不应出现“亩”“尺”“里”“斤”等市制单位。


(二)行文中的计量单位用汉字表示,公式、表格中的计量单位用国际符号表示,如行文中的“米”、“平方米”在公式、图表中写成“m”、“m2”。


(三)专业性强的计量单位应少用,若用须有必要的括注。


九、缩略语


行文中的缩略语应为大众熟悉、社会认可的,如“211工程”。带有专业和行业性质的缩略语应少用或不用。若用,须括注。如:“特校”应加注:(特殊教育学校)。


 


 


附件2:


 


《山东教育年鉴》撰稿体例


选题原则与写作规范


 


《年鉴》作为集权威性、资料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年刊,应是具有资治、存史、发布信息、服务社会等多功能的产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框架的结构、选题选材、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各个方面。《年鉴》采用分类记事法,设栏目、类目、分目、条目四个层次,依次统辖。年鉴是以条目为主要载体,除专文、特载、法规、文献、图片、表格、附录等一次文献及索引、类目等二次文献外,条目是年鉴构架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年鉴内容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它不仅构成年鉴的基本内容,而且决定了年鉴的质量。作为年鉴的撰稿、审稿人,要精选和精编,对选取信息的加工,规范条目的标题、内容、打造有价值、高品位的年鉴信息,牢牢把握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把《年鉴》事业推向前进。各供稿单位的稿件主要是由分目下统的条目构成,为此特将条目的撰写的有关原则、要求与规范等予以统一说明,以方便各供稿单位撰稿。


一、条目的分类


《年鉴》条目大体分两类,即综合性条目与专题性(或单一性)条目。


综合性条目,一般列于所有条目之首,主要是综述、概况类。应全面、准确地反映本单位(部门)年内基本情况和数据,具有“面”的属性。可配以数字、图表方式表述,忌用流水帐式陈述。其作用是介绍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或一个方面的基本情况,从总体上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用来勾勒全貌,提供全面的、具有综合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比性的情况、特点和问题。


专题性(单一性)条目,一事一记,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侧面。各级各类教育、教育发展各方面重大事件、成果、会议等,一事一记,列为条目,是单一性条目,具有“点”的属性。其取材标准有大事、要事、新事、特别事。其内容应注重资料性,信息性、可读性,即对社会有借鉴作用,有存史价值。


二、条目标题的规范化处理


条目的标题是内容的“眼睛”,人们从标题便能知条目的内容。年鉴条目的标题,既是条目内容的聚集点,也是读者检索资料,获取信息的门户。标题虽小,但它直接影响条目的质量和社会效果。条目标题要有“信息性”、“新颖性”、“检索性”。条目标题的信息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条目内容的控制作用,它框定了条目的内容范围,如各市教育中的[概况],它阐述的是一个市的教育发展总体情况;二是标题本身含有一定的信息量。如“[7所学校获得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它直接记载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学校、经什么部门批准获得何种资格等等。条目的新颖性不仅体现在新鲜内容主题的概括,还体现标题的个性。如:[新增8所省级“绿色”学校];条目标题的检索性表现在标题内涵规范、通用、简明,便于读者查阅,用对事物法定的、标准的知识概念作主题词。如:[召开全市职业教育会议]等。因此,规范条目标题文字是提高年鉴条目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条目的文体表述处理


年鉴的条目内容是记载年度内的客观事实,编写目的在于供人们查阅和检索。因此年鉴条目基本上采用说明体和记叙述体。说明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年鉴条目以概说事物、人物、简介部门和单位的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所以大量采用说明体。如用来介绍部门、单位的基本情况的“概况”。记叙体是以叙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章体裁,其特点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基本描述。多用来记述单一事件的前因,后果等,是简明的记叙文。不管是说明体或记叙体,年鉴条目文体有其特征:篇幅短精悍、写法直入直出、不拐弯抹角,不藏头露尾。要求文稿要回避议论、描写和抒情,努力榨干水分,使信息资料高度密集。用客观的、准确、简明、严谨、平实的语体记叙内容。要实话实说,决不含糊其词,弄虚作假。因此语体上要求杜绝一切假话套话以及虚浮之语、溢美之词。即要用冷静的、历史的眼光看待所记的事物,实事求事,不随意褒贬,不加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如:“加强”对某项工作的领导,而不说“强化”,对人员结构的“调整”,而不说“优化”,不作空洞或臆测性的评语,如:“获得好评”、“反映强烈”、“群众欢迎”、“全体称赞”等等。


四、《年鉴》条目的选题原则和写作规范


原则上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收。综述性条目具有整体感、全面性、概括性;单一性条目具有充实感、现实性、代表性。从而两者互补,由一般到个别,由全局至典型,共同构成《年鉴》的整体资料信息体系。遴选有实用性或有史料价值、借鉴功能的,以及拓宽知识的事物来立目,达到为读者提供资料、信息,为后者提供史实。只具有一般新闻性而不具备资料价值的选题尽量避免。


(一)几种类型条目的选题原则如下:


1、事件:只收录省内或国内外有重大影响者。


2、人物:“新闻人物”选收年度内在全省、全国范国内的新闻热点人物,以其影响、知名度决定取舍。“先进、模范人物”选取年度内在全省及全国评选出的有较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人物条目立条从严。


3、成果:只收录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和特大项目,以及对本市(校)教育发生重大影响的项目,一般建设项目原则上不立条(某项重大工程除外)。


4、会议:选收市(校)级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在本市(校)召开的全省性、全国性、国际性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会议。一般性的工作会议不立条。


5、纪念活动:只选收具有重大意义和一定规模者(市或校级)以上。一般的单位、个人纪念活动不立条。


6、领导人活动:只收录主要(或重要领导)就一些重大问题上作出决策的活动,一般性工作活动不收录。


7、节庆: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和纪念性节日,有重要活动内容的要收录,例行性的活动不收录。


(二)条目的写作规范


1、综述性条目。主要指“概况”类,是对本部门或单位的综合性介绍。首先介绍年度特点或总体趋势、概貌,然后抓住几个主要方面或门类、特点进行概括、精炼的叙述。要重视用具体数字、事实来说明问题,忌发空论。《年鉴》条目只反映最后成果,不必详述具体的全过程。如要写过程,只叙述结果或对全局发生决定作用的转折处。


2、专题性(单一性)条目。这类条目主要介绍重大事件、成果、活动等等,原则上是一事一条。先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再写事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然后在全局的背景上用事实资料阐述其所以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对新发现、新成果条目,要着重抓住一个“新”字,说明提供了什么新内容、新事物、新知识。


3、会议条目。属单一性条目,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主办单位、出席对象、规模、中心议题(内容)及取得的收获。其他如会场布置、日程安排、会议气氛等均不必写。


4、人物条目。属资料性条目,内容有生卒年月日、籍贯(国别)、身份、主要学历、经历、重要事迹、成就、著作、贡献、影响、奖励称号。对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言谈举止均不必介绍,也不必加“杰出”、“卓越”之类定语。应重点介绍其活动与成绩。


5、各市教育部分,每一县(市、区)在所属市列为一个条目,内容以概况为主,要突出重点,彰显亮点,不可面面俱到,过于冗长。


6、文内插配图片,应紧密结合文章相关段落的内容,并以文字说明图片主题及相关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对重要人物应按左(右)位次说明。


7、稿件正文后加注内容:市分管教育领导、市教育局领导成员名单或高校党政领导名单;市教育局(或高校)办公地址、办公电话、邮政编码、电子邮箱、联系人等内容;总撰稿人、撰稿人(含县、市、区)及审稿人名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