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文件函件 > 政策文件
关于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发布日期: 2008-05-16 00:00 浏览次数:

各市教育局、卫生局:


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当前正是手足口病的流行和上升阶段,按照省政府手足口病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为实现“降低流行强度,减少或杜绝死亡”的目标,预防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和小学的发生或流行,保障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许多儿童或成人感染可不发病,但可传播。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病人皮肤、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用具等均可造成传播。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目前正是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按照本病的流行规律流行高峰一般在6~7月份,因此,手足口病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托幼机构和小学是手足口病发生和流行重点单位,各级教育、卫生部门要充分认识手足口病的防治形势,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明确责任、落实问责,全面做好托幼机构和小学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二、加强宣传,落实措施,防止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和小学暴发流行


托幼机构和小学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儿童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一旦有疫情发生,在短时间内可造成流行。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组织开展幼、小教师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使幼、小教师掌握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各托幼机构和小学要建立工作机制,分工到人、职责明确,全面落实晨检制度、卫生消毒制度、缺课追踪制度等措施,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一堂课,传授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洗手方法等,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教育部门,加强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密切协作,强化督导,确保手足口病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到实处。


各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在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小学中联合开展拉网式、多频次的督导检查,及时解决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附件:


1、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2、小学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3、正确的洗手方法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卫生厅


二○○八年五月十六日


附件1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一、每日晨检,逐一检查儿童发热和手掌、脚掌、口腔等部位皮疹情况。


二、晨检后,儿童浸泡手、彻底洗手后入教室。


三、饭前便后要洗手。


四、上一堂手足口病预防课,让儿童熟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的方法。


五、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六、开展至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一封信活动,让儿童带回家,并请家长读给儿童听。


七、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和寝室活动场所通风换气、消毒。


八、每天对儿童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定期晾晒被褥等。


九、每天早晚对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桌椅、公共电话等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1~2次。及时消毒儿童粪便。


十、儿童入托时,托幼机构校舍门前放置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


十一、谢绝家长进入托幼机构,进入前洗手、消毒。


十二、家长接儿童时,先洗手。家长工作或外出回家,立即洗手。


十三、教职工入上班园时,首先浸泡消毒、彻底洗手。


十四、进行清扫或消毒时,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手套。清洗结束后要立即洗手。


十五、家有手足口病患儿的教职工,不能上班,以免把病毒带入托幼机构。患儿痊愈2~3周后再上班、带课。


十六、晨检发现手足口病患儿,不能入托,立即去医院诊治。不让患儿接触其他任何儿童,患儿每次大便要消毒。痊愈2~3周后入托。


十七、对缺课儿童,立即追查原因。晨检结果报告相关部门。


十八、校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十九、托幼机构一个班出现一例手足口病患儿,本班儿童消毒洗手后停课2~3周。并对本班所有物品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二十、托幼机构一周内出现两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病例分布于2个班以上)或出现一例重症、危重或死亡病例,幼托机构采取停课2-3周措施。


二十一、在流行季节,当地有疫情发生时,避免不同托幼机构的学生或外来人员的往来或交流活动。


 


附件2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要点


一、每日晨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做好缺课儿童病因追查。晨检结果报告相关部门。


二、发现患病学生,立即去医院诊治,患病儿童不接触其他任何儿童,痊愈两周后上课。


三、立即对患儿接触过的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


四、每天早晚校舍通风和/或消毒半小时。


五、上一堂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课,熟知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方法。


六、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不接触患病同学。


七、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均需要立即洗手。洗手时肥皂液或洗手液在手上保持6秒钟以上。


八、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九、在学校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十、每天用消毒液对学校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十一、每个学生带给家长一张宣传单,带回家读给其家长听,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十二、在流行季节避免不同小学的学生或外来人员的往来或交流活动。


 


 


附件3


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一、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