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文件函件 > 政策文件
关于做好2006年山东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06-09-01 00:00 浏览次数:

               鲁教基字〔2006〕9号



                    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做好2006年山东省高级中等学校
              招生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莱钢教育处: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司〔2002〕26号)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现就做好2006年我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指导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推动初中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促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考试和考查科目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初中课程改革实验区要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并且应把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标准的主要依据。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应在课程内容结束后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同时,学校要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
实验区应组织专门力量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明确其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同时应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基础,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实行中考的地方,要加强对中考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中考改革,推动、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确保中考工作万无一失。考试方式可根据考试的具体内容采用纸笔测验、听力测试以及口试、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纸笔测验也可采取闭卷、开卷或开闭卷结合等不同形式。
考试和考查的具体科目,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要减少学生的考试负担。公布具体考试科目和考试范围不得早于考前3个月。考试科目可以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体育)、音乐、美术等;考查科目可以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劳动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3科的实验操作。
三、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内容范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8科命题以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
其他地方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8科命题以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各学科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为依据。
思想政治以原国家教委1997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依据。
命题内容范围可适当参考应届初中毕业生实际学过的教材中的必修内容。
四、命题工作管理
(一)要建立严格的命题、审题制度,加强对命题、审题的管理。成立以骨干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为主的命题、审题小组。审题人员和命题人员必须分开,使命题和审题工作尽快做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命题、审题人员必须充分了解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并准确把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各地应逐步建立命题、审题人员资格认定制度。
(二)把好命题关。命题应分别根据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三)加强指导与监控。我厅将组织专家对今年的中考命题进行专题研究,并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各提供1套纸笔测验试题。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测试20分钟)各120分,考程各120分钟;物理70分、化学50分,考程共120分钟;思想政治、历史各50分,考程共120分钟;地理、生物各50分,考程共120分钟。各市可参考、选用该套全部或部分试题。中考结束后,自行命题的市应将中考试题报送我厅。我厅将组织专家对各市中考试题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予以通报。
(四)体育与健康(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的考试办法由各市根据情况确定。
(五)加强阅卷工作管理。要明确严格的阅卷程序和要求,建立相应的阅卷制度,精心挑选阅卷人员。阅卷人员必须是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在职骨干教师。要确保阅卷工作的客观、公平和公正,特别要加强主观题阅卷质量的管理,如在作文阅卷中要认真落实三人独立阅卷的要求。要建立严格的阅卷质量的过程监测制度。
五、考试日期和时间安排
今年中考日期统一安排在6月10、11、12日3天进行,自行命题的市可参照执行,采用省命试题的市不得随意变更考试日期。具体时间安排见下表:
日   期 上   午 下   午
6月10日(星期六) 语 文(8∶00—10∶00) 理、化(15∶00—17∶00)
6月11日(星期日) 数 学(8∶00—10∶00) 英 语(15∶00—17∶00)
6月12日(星期一) 政、史(8∶00—10∶00) 地、生(15∶00—17∶00)
六、试题的保管和保密
各市对有关招生人员、命题人员和制卷人员要进行保密教育,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保密措施。命题、制卷、试题传送等每个环节都要明确责任,专人负责,并严格履行有关手续。如有泄密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考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全程监控工作的进程,确保中考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二○○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