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文件函件 > 政策文件
关于征集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06-09-01 00:00 浏览次数:

各市教育局体卫艺(普教)科(处),各高等学校体育教学部(院、系、室):
为了全面展示我省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经研究,定于2006年在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期间举办“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
为使各级各类学校研究、撰写的论文更具针对性,根据现阶段我省学校体育改革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拟订了“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选题与评审工作指南”,其内容包括报告会的指导思想、征文对象、研究目标、入选论文要求和重点选题范围等。希望各市教育局、各高校尽快部署,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有关工作,通过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管理干部的共同努力,取得一批反映我省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科研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体育科研、教研人员,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附件:一、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选题与论文评审工作指南
二、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论文申报表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一:
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
选题与论文评审工作指南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精神,以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为主题,以深化素质教育作为主线,以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发挥体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高学校体育学科水平,加速学校体育科学化进程,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体育新格局。
二、报告会主题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三、征文对象
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
四、研究目标
(一)深入开展对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研究,深化和拓宽学校体育思想和理论的研究;
(二)研究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轨迹,把丰富的实践经验概括、升华为理性认识,探索我省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我省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尤其是以应用为主的理论研究,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改实践服务;
(四)注重前瞻性和时代性的研究,积极研究和探索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我省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五)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研究,提高体育学科的研究水平,重视对交叉学科的研究。
五、入选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论文选题突出“三个为主”:即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基本框架为主;以研究和探索学校体育现代化、科学化的内涵、实践手段、方法为主;以研究和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体育学科建设为主。
(二)研究方法贯彻“三个并举”:即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科研方法并举;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举;总结历史与把握未来并举。
(三)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论据详实、内容充实、形式规范、结构严谨,以体现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和时代性。
六、论文的评选
成立“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学术委员会”,并承担论文评审工作。
七、参加办法和论文申报程序
(一)以各市、各院校为单位(作为各院校代表团的一个组成部分)组织参加科报会。要求各市、各院校预先组织专家根据“申报论文要求”进行预审,选拔出一批高质量的论文,然后由各市、各院校集体报送承办单位。全日制在校生5000人以上的学校原则上报送论文10篇以上,5000人以下的学校原则上报送论文不少于5篇。各市上报论文数量不超过20篇。
(二)各单位自2006年5月1日起开始申报(填写由组委会统一印制的申报表格),至2006年5月31日截稿。
(三)报送论文的正文不出现作者单位名称和作者姓名,单位和作者姓名统一填在论文申报表格中。申报论文一式5份,统一用word编辑,A4纸、小四号宋体打印,另外再报送软盘一份或发E-mail:edu1701@126.com
八、录用论文
征集论文经专家评审后录用论文200篇左右,其中包括:
大会报告15篇左右;
专题报告30篇左右;
墙报交流55篇左右;
书面交流100篇左右。
九、科学论文报告会有关事宜
(一)时间和地点:2006年8月(大运会开幕式前举行),为期五天。
地点:山东中医药大学
(二)形式:1、开幕式:邀请体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2、大会报告:15篇(1天半);3、专题报告:30篇(2天);4、墙报交流半天,休息半天;5、总结报告(综述)1.5小时;6、论文报告一律采用多媒体手段。
(三)会议规模(参加人数)
1、学术委员会成员(专家评审组成员)、全省体育界著名人士和其他有关人员约30人。
2、论文作者100人左右,其中大会报告15人左右、专题报告30人左右、墙报交流55人左右(每篇录用论文派1名作者代表与会,书面交流论文作者不参加会议)。
(四)论文评审、记分与奖励办法
1、论文评审
初评: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论文,分别评出大会报告15篇左右、专题报告30篇左右、墙报55篇左右、书面交流100篇左右。
复评:在报告会期间,由学术委员会指定专人分别对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墙报论文进行现场实效评定。根据专家意见,最后评定出以下奖次:一等奖15篇左右;二等奖30篇左右;三等奖55篇左右;优秀论文奖100篇左右。
对参加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墙报的论文在复评时,根据实际效果,其奖次作适当调整。
2、计分
一等奖每篇论文计9分;二等奖每篇论文计6分;三等奖每篇论文计4分;优秀论文奖每篇论文计2分,各市、各院校申报论文篇数每篇计0.5分。
根据以上得分多少排列团体总分,总分数最多者为团体总分第一名,依次类推,如遇积分相等,以个人论文奖项名次多少决定名次,奖项名次在前的名列在先,依次类推。
3、奖励
本科高校、高职(专科、成人、民办)高校、各市教育局分别奖励团体前十名,在大运会闭幕式上颁发奖杯。凡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者均颁发证书。
十、经费
(一)各单位每推荐报送1篇论文,交论文评审费80元,并在报送推荐论文时由各位统一交纳。
(二)论文作者与会期间的差旅费、食宿费自理。
(三)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论文奖的论文,将被编辑成《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优秀论文汇编》一书。论文发表版面费另行通知。
十一、科报会论文选题指南
(一)学校体育
1、当代学校体育思想变革与实践研究
2、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大学体育
3、西方文化与体育教育
4、体育院系课程整体改革与体育教材体系构建研究
5、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关系研究
6、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关系研究
7、关于体育教学中心理问题的研究
8、创造型体育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的研究
9、学校体育与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才素质提高关系的研究
10、体育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化
11、校园体育文化的创建与发展
12、“十一五”期间学校体育发展目标的研究
1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体系基本框架和结构的研究
14、学校体育基本特性和基本规律的研究
15、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成就、经验和教训的研究
16、学校体育面向现代化的途径、手段和方法的研究
17、中外高校体育的比较研究
18、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9、完善我国学校体育法规建设的研究
20、新课标下学校体育发展研究
21、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改善对策的研究
22、体育教学俱乐部体制研究
23、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24、学校体育管理研究
25、体育教学论体系的研究
26、体育教学模式、组织形式、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27、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28、体育教学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关系研究
29、中国学校体育史的研究
30、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的研究
31、计算机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2、大学生运动员学、训结合模式探析
33、体育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化
34、校园体育文化的创建与发展
35、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评判
36、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与大学体育教育
37、体育教育与人才培养
38、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研究
(二)体育人文社会学
1、和谐社会与社区体育研究
2、知识创新与体育教育研究
3、构建体育知识创新体系的框架设想;
4、创新教育与体育人才培养的研究
5、中国体育产业化的研究
6、我国体育产业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7、全民健身路径在发展社区体育中作用的研究
8、计算机技术在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9、体育彩票在我国体育产业中地位与作用
10、关于国内外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比较研究
11、体育社会分层理论与实践研究
12、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变化趋势与社区体育
13、小康社会与高校体育
14、高校不同群体的体育需求研究
15、高校体育现代化研究
16、高校体育社会化研究
17、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18、我国体育人口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研究
19、2008奥运会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20、竞技体育的伦理学研究
21、竞技体育的美学研究
22、体育的政策法规研究
(三)运动人体科学
1、山东省大学生身体机能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2、山东省大学生营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3、运动对增强大学生健康水平的研究
4、运动增强人体机能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
5、大学生运动损伤与预防的研究
6、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研究
7、运动训练的机能评价研究
8、运动训练的生物学评价研究
9、运动疲劳机制的研究
10、中药抗运动疲劳的研究
11、中药促进疲劳恢复的研究
12、中药增强运动能力的研究
13、运动抗氧化、抗衰老的研究
14、运动营养学的研究
15、运动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
16、运动与体适能的研究
17、运动天赋与选材的研究
18、运动减肥生理机制的研究
19、运动技术动作解析研究
20、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21、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结构影响的研究
(四)运动训练
1、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高校优秀运动员(运动队)成才规律研究
3、高校竞技体育对我国竞技体育的作用与意义
4、高校竞技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5、优秀运动员技术分析与技术诊断
6、运动员机能评价与运动处方
7、大学生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研究
8、专项能力训练研究
9、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与心理训练研究
10、运动训练原则研究
11、周期训练问题的研究
12、运动员赛前训练与竞技状态调控研究
13、关于合理安排运动量的探讨
14、教练员行为研究
15、训练理论研究(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16、关于运动训练恢复问题的研究
17、竞技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18、大学生体育赛事研究
19、单项运动技术水平发展动态分析与预测
20、运动训练的创新研究
21、新技术、理论、手段和方法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2、高校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五)民族传统体育
1、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2、武术与培育、弘扬民族精神相关问题的研究
3、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4、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5、新竞赛规则下的武术套路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6、对武术运动员的生理、生化及心理学研究
7、传统武术(或现行“竞技武术”之外的其它武术项目)的竞赛方法、规则与赛制的研究
8、武术功法体系及功力竞赛方式、规则的研究
9、武术段位制技术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研究
10、武术社团发展现状及规范化管理的研究
11、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12、关于健身气功的社会学研究
13、健身气功新功法的推广与应用研究
14、民族传统体育与高等教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